一本线高考网 高考报考 杭州二中校长尚克: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杭州二中校长尚克: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杭州二中校长尚克: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杭州二中校长尚克: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所优秀的学校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校长!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在线有幸邀请到一批优秀中学校长进行对话,共同感受新中国70年基础教育的伟大成就宏观层面了解他们对教育和学校治理的理解。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本期嘉宾:杭州二中校长尚克

高考是一次需要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的机遇

陈志文:您1978年高中毕业,随后参加高考,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作为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您认为高考给您带来了什么?一路走来,你认为数学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尚可:1978年初,我读高二,参加了当年浙江省的高考预科,并顺利入围恢复高考后的那年春天的第一次高考。虽然没有被录取,但这仍然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

高二毕业后,我于1978年夏天赶上了高考,在淳安县汾口中学参加了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的理科考试,并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我非常幸运,17岁就进入了大学。

在我看来,高考是一个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拥抱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如此幸运能够有参加高考的机会,而我们又应该如何珍惜参加高考的机会。高考是一个人一生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我的大学专业是数学。数学是一门科学,为我们理解和探索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人文学科解决更多人类灵魂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

数学对我最大的影响首先是我的思维习惯,尤其是秩序性和逻辑性。它提醒我无论在教学、管理、甚至思考问题时都要有条理、有逻辑。数学出身的校长往往具有严谨细致的办学作风,规则制度的建设往往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第二是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这让我无论是做事还是看问题都有自己的方向和视角。

第三,数学的循证教学往往促使人的行为合理化,促进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形成,从而也导致了做事的务实。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对我影响较大的一点。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我认为数学这门学科对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我在分析问题时经常使用分类、分层的方法。例如,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我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分层,将成绩一直优秀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学生、成绩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一直波动的,最近一段时间成绩提高很快的,以及成绩一直下降的。我们将对成绩一直徘徊在低位的学生等几类情况进行“区分”,分析其现象和原因,指导有针对性的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法以及家庭教育建议,使他们才能准确有效。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有所收获。

陈志文:高考恢复40年来,您如何看待高考的改革和发展?

尚可:大学毕业后,我大部分时间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可以说,我亲身经历或见证了四十多年来高考制度和规划的演变。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3年增加定向招生和分配;从1985年开始试点保送生到1990年全国统一高考并正式实施标准化;从1994年的统一招生、统一缴纳学费到1996年的国家非保本拨款;从1999年高校进入大规模扩招时代、广东“3+x”高考率先亮相,到2001年高考取消年龄、婚姻限制;

从2003年7月7日高考提前到6月7日,到2004年省级“家乡卷子”的出现;从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免费招生到2012年异地高考的出现; 2014年起,高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上海、浙江率先试点新高考。特别是浙江省从2006年的三批高考招生计划,到2012年深化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再到2014年革命性的新高考计划的实施……

各种思潮的演变和碰撞,各种“理想”和“前沿”的质量观,政策文件中存在的各种“应该”的质量观,以及实际实践中存在的“实际”的质量观,以及广泛感受到的质量理念上的对话与冲突,以及多方利益的中和与调整,特别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与维护公平与公正两个维度上的矛盾与冲突。公平,让改革之路一波三折。这些周而复始的变化共同构成了高考改革的生态和整体图景。

但无论怎样,高考改革都在向前推进。 40多年来的高考改革,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巨人的轨迹,党和政府对高考的高度重视,社会对高考的巨大关注。既体现了对高考改革的诉求,也体现了对公正公平的热切呼唤和不懈追求,对选拔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审查和引导,以及社会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视。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引导和推进,体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殷切号召和对各类学生的人文关怀。

陈志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尚可:70年来,我认为我国教育发展最突出的成就就是让这么多人接受了更好的基础教育。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基础不同。教育水平也相差很大,发展也不平衡。即便如此,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现在各级教育的毛入学率都非常高,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当然,另一个突出成就是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毛入学率的快速提高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高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很难做到多元发展

陈志文:从您的教学经历来看,您曾担任过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和杭州市高级中学的校长,现在担任过杭州二中的校长。您认为这三所中学各有何特色?

尚可:因为高考的尺子放在那里,中国的高中虽然都有一些特色,但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发展。能够兼顾高考与素质发展,是非常难得的。

从办学经验来看,三所学校都是历史名校,尤其是杭州中学(杭州一中)和杭州二中,跨越三个世纪,都是省内顶尖名校。三校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树立校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当前高水平高考目标下,更加注重均衡把握、关注全面、学生全面、多元化发展。

栖霞岭脚下的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错落有致。校园小巧而优雅,具有浓郁的“学院”气息和氛围。学生严谨、规范、温柔。

杭高大学“贡院”校区历史悠久,“血统”和“学术传统”纯正而高尚。拥有院士校友50余名,知名校友云集。学校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传统和资源。人文教育和天文教育影响很大。学生更加热情、浪漫。善良、丰富、理性、高尚是学生追求的核心品质。

杭州二中是一所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校。学生和家长为进入二中而感到自豪。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最优秀的学生。二中的学科竞赛和名列前茅的大学升学率在全国颇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拔尖创新型学生的培养是其鲜明的特色。自主发展教育模式是其有影响的教育模式。肩负着集体办学的使命。走在最前面。二中的学生充满信心、志向远大、成长潜力大。

陈志文:您如何理解您所倡导的“文理融合”?

尚可:社会在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把握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我认为“文理融合”是现代教育培养人素质的重要宗旨。

无论哪所学校,办学流程都有共同点。我认为,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培养合格的人才,需要“文理融合”的理念。

人文学科解决人的灵魂和生命的意义。人文可以拓展生命的内涵,撑起心灵的天空;而科学解决的是观察和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20世纪初,蔡元培认为“文科生视自然科学无用,必然成为空虚”、“理科生视哲学无用,陷入机械世界观”。人文与科学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和鸟儿的两个翅膀。只有步调一致,用上双翼,才能驰骋在自由的王国里,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自由的“人”。

正如诗人沙逊所说:“我心中有猛虎,细嗅玫瑰”。科学和人文就像“人”字的笔画和笔画;他们互相扶持、互相扶持,才能写出一个德才兼备、文理俱佳、刚柔相济、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大写“人”。

杭州二中校园风光来源:浙江省杭州二中官方网站

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陈志文:您认为,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尚可:从校长的角色和职能来看,我认为校长具有三个身份,即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是三者三位一体。

校长作为领导者,必须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全局观、长短期结合的发展观。要树立学校办学愿景,规划学校发展蓝图,当教育思想引领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校长应该懂教育,做一名教育专家甚至专家。

校长作为管理者,必须凝聚人心,通过有效的内外部管理,建立支持和实现办学行为的机制。

总之,校长需要确定策略、建立关系并承担责任。要运用“结构-关系-战略”的框架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认为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做好校长是最可贵的。在教育上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功近利。无论你是领导者、教育者还是管理者,首先要立足学校,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他的言行、关心的问题、做事风格对老师、学生、家长都有影响。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校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第三,校长要善于利用多种方式学习,包括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

陈志文:你认为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尚可:这个确实很难说。也许我身上有几分诗人的气质,充满理想和激情。但多年的校长经历,让我能够从现状出发,一步步落实。我是一个认真对待规则和逻辑的学者,而且因为我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智慧,所以我也懂得灵活应变。

总之,很多人认为我对“平衡”二字更加理解,更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我细腻敏感,处理问题更“理智”。

也许以上的一些特点在我身上都有体现。我经常告诉自己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而平衡是一种状态,平衡也是一种策略。管理要洞察人心、讲道理、合法合情合理。

在教育的许多宏观和微观问题上,走极端不是方向。平衡两个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条出路可能需要实践智慧。

陈志文:未来,您希望杭州二中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还可以:122中保持着跨越三个世纪的火力,培养万千人才的初心不变。从惠兰学校到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再到杭州二中,再到杭州二中教育集团,一百年来与时俱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二中是老学校,二中是大校,二中是名校。过去的事情尚未到来,我们为此热泪盈眶;未来已经到来,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兴奋。二中需要勇敢挺身而出,迎接这个突变的时代。

与教育的现实性、传承性、经验性相比,我们更需要关注教育的理想性、批判性、实验性。我们要把握好平衡,努力超越传统与激进、维持与变革、局部与全局的二元对立,让基础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相辅相成,在新形势下以更加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面对未来。理想指引探索前进。

具体来说,我们要把二中建设成为一所有内涵、有特色、高品质的研究型高中。

这是一所“未来的学校”,一所精英学校。它以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初步应用为基础,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奠定高层次创新精英人才的基础为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精英高中。

这里的创新知识、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不是零碎、简单、自发培养的,而是系统、全面、自觉地释放出独特的效能。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研究型高中建设需要新的教育工作者、新的校园、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新的学校文化。尤其是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通用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荣誉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

我们的课程必须体现学术的前沿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重选择、高质量、强潜力的体系;必须使我们的教学体系逐步形成讲独立、兴趣高、素质强的教学体系。

当然,提高研究型高中的自我意识和要素结构、逐步形成总体框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标并不一定要实现。目标更多地是一个方向的指南。

在实践探索中,有一些可以先行尝试:一是在全体学生的通识课程体系中构建配套的研究性教与学模式,体现常态化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其次,以学生工程学院和科学院为载体,逐步构建荣誉课程、实验课程和国际课程体系。逐步发展STEM课程,超越学科中心,增强课程的综合性。逐步加强专题学习研究,完善以干中学、项目研究为特色的学习方法。

三是在实践中培养教师内生动力,提高教师专业研究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术性、研究性、国际化的教学团队。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陈志文: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尚可:现在的学校里,往往有两种类型的老师。第一类教师视野开阔,教学积极活泼,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由于教学目标和要点不够、考点训练不够、课后落实不到位,导致学生考试成绩较差,两极分化严重。

另一类教师学科知识一般,教学能力不突出,在课堂教学中不太受欢迎。但由于他们紧抓考试要点,训练密集,实施时间长,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平均分成绩突出。

这两种类型的教师都很难被称为合格的教师或优秀的教师,都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和欢迎。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分析外,还在于教学中知识、方法、能力、素养等训练要素的平衡处理不当,训练实施和思维方法能力培养的程度有偏差。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个平衡心中理想和实际效用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是理想,应试教育是现实,素质教育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是眼前的,素质教育是可实现的,应试教育是可实现的。是可以实现的。意识到了。今天,能两全其美的教师一定是好教师。

虽然按理来说,培养学生素质肯定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但在高考阶段可能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人的一生中。

今天的教师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努力做好工作。这需要非常好的实践智慧。如果教师只是照搬热门的教学理论去做所谓的真实教学,模仿很多“概念”课程来展示,那么最终会很困难。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考虑高考,只考虑结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学生的未来很可能会受到限制。学生表现和未来发展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当然,我们关注学生当前的成绩,更关注成绩背后学习过程的优化,并找到眼前与长远的连接点。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愿景和目标。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景和目标后,作为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将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小目标,并带领学生有计划地实现小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水平。自信。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积累和坚持,只有逐步实现小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大目标。

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水平和境界,着力引导和一步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这不仅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品质,也是提升当前学业成绩的重要策略。

陈志文:现在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您认为现在的家长或者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成为一个好父母?

尚可:有句话说,世界上有一个职业,不需要培训就可以自信地开始工作,那就是父母。每个家长都非常自信,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无可挑剔。然而,他们对于自己在学生教育中的责任却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人们常常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对学校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明确的是,学校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教育的责任不能转嫁给学校。学校不能承担无限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的规则和规则意识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

杭州二中提供的教育是慷慨、宽容、宽松的,但也有底线和界限。我们崇尚和追求的教育是宽严相济的教育。我们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不过,这也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一步步完成的。

有的家长主张严格教育,迫切希望老师在每一步过程中严格把控学生。事实上,严格控制并不总是好的。如果是的话,学校、军营、甚至监狱有什么区别?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放手。这和克制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你不能就这么忽视它,你也不能就这么忽视它。

例如,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思想认知发生冲突。在此期间,父母要加强沟通和引导,互相尊重,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变得独立。家长不要过度焦虑,更不要用放大镜、显微镜来控制孩子。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错误中成长!

家长过度焦虑,主要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就连产前检查也来得很早。许多家长担心受到不公平待遇,害怕遭受损失。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争取最好的资源、最好的结果,都想追求绝对的公平。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父母所说的绝对公平是狭义的。这就像浙江高考的“七选三”考试一样。很多家长都在盘算着如何划算地参加考试,如何“占到”考试的便宜,而较少基于孩子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为什么现在补习班这么受欢迎?一是家长觉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送孩子去补习班就放心;其次,这也反映出一种集体焦虑。焦虑因比较而滋生,因比较而蔓延。这种集体焦虑,本质上是对时代的焦虑、对自身的焦虑、对文化缺乏自信的焦虑、对阶级固化的焦虑。既有对社会公平美好的期待,也有对教育的不满和不安。

如今,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问题并想要解决时,他们往往会非常焦虑。当我听说别人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我感到很着急。这通常是一种即时的、随机的教育行为,也可以看作是特定阶段的意外的训练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乏整体把握。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家长不仅焦虑现在,更焦虑未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未来几十年。

当然,焦虑并不一定意味着这是一件坏事。有焦虑就有质疑和反思,质疑和反思最终会带来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这样的。父母通过营造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事业的追求,因为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会具有“文化反馈”的功能。孩子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会帮助父母成长。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特点。

校园风光来源: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官方微信

全面否定奥数是不科学的

陈志文:近年来教育部门针对奥数出台的一些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已被妖魔化。您对奥数有何看法?

公平:奥数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数学方法、思维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肯定是有好处的。是一些有兴趣、有才华、有个性的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和绿色通道。

但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奥数等竞赛的学习和训练方法过于公式化、过于死板、机械,甚至走上了记忆训练、题型练习的老路,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兴趣、方法、能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竞争等诸多功利追求,奥数等竞赛的分数和作用在各个阶段被放大,甚至成为极其重要的选拔录取标准。这导致很多学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都争先恐后地申请入学。追求竞争中出现不平衡和失范。这个时候就需要出台一些政策来降温。但一刀切甚至全盘否定可能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奥数。对于想学习奥数的学生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是否有兴趣,能否培养一些兴趣;其次,有没有能力、时间和条件。

陈志文: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问题归结为教育。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您认为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是什么?

尚可:我认为,首先学校,特别是优秀学生聚集的名校能否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超越眼前的竞争和功利,真正把为学生的优秀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使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崇高责任。

其次,要在价值观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三大核心要素上,为学生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打好基础。尤其是人生信念(理想、抱负、感情)、兴趣、性格、习惯(生活、思维、学习习惯)、毅力等,很难通过考试来评价,但却隐藏在内心,甚至决定高度。的生活。

三是学校要在课程、教学、活动、团队等方面尽力拓展路径、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构建引领和促进学生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就是要把学生的命运与世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引导他们以独特的大境界、大境界、大境界,在赶上时代时引领时代,在适应世界时变革。格局和大情怀。世界,征服星辰大海,到达你心中的远方!

用户评论


来自火星的我

杭州第二中学在教育领域做得非常出色,结合了理想中的高标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尚可校长的理念表明了教育应该既是理想化的追求,也是务实的执行过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这种‘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教育模式听起来让人充满期待和希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对许多人来说,这标志着学校在培育学生成长方面找到了正确的平衡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谷幽兰

尚可校长的成功表明,理想的教育不仅要有远见,还要有实践执行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棃海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兼顾了理想与现实。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持这种平衡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杭州二中的模式激发了人们对如何在教育中实现理想与实际结合的新思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每个教育机构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抱

尚可校长的成功案例证明,理想主义和现实操作一样重要且不可或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这种做法体现出了杭州二中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教学品质的共同关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许多老师可能会发现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保持平衡是一大挑战,但对学生们来说却是宝贵的教育过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这样的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去追求理想的同时,也教导他们要面对现实、解决具体问题能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杭州二中的模式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追求卓越的强烈动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这种平衡体现了对传统与未来、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重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尚可校长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教育者去探索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实现这一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对于家长来说,这代表了一所学校真正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准备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既能梦想还能脚踏实地的未来领导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杭州二中的例子展示了教育改革如何在实践层面得以成功实现,同时也保持了理想的目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baokao/653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