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王晓敏 摄/记者林世展
随着高考的临近,适当的策略可以帮助你提高学习效率。 为帮助师生更好地备战2021年高考,湛江市教研室各学科教研人员为大家备考提出建议。
地理
考前一个月是复习和准备的冲刺阶段。 这一阶段,考生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考试与规范、心理与身体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考生要树立复习的自信心。 由于前次复习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第二轮进行了核心主干知识的结构性构建。 最后一个月,考生要注意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转化,并注意回复习课本内容。 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和知识,要根据情况进行权衡。 高考题中大概率会出现不熟悉的知识和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一定不能对变化感到惊讶,需要灵活适应,学会利用试题提供的新知识和新情境来解决新问题。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其次,在考试和规范方面,考生要力求一切都对,并取得好成绩。 最近一个月,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次数不宜过多,以免考生出现大量机械题,导致出题较多。 准备2到3套试题就足够了。 试题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一定要有但不能太多。 通过模拟考试,考生要注意训练和答题的标准,包括试卷的规范填写、选修题的填写、复习材料、抓题、积极回答问题、使用主题词作答等。考生要尽量减少因错、对、不完整等因素造成的失分,而减少最后阶段的失分就是增加分数。
第三,从心理和身体上来说,目前的状态是最好的。 考生应保持合理的睡眠和营养供给,不要因疲劳备考。 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考试正常进行的保证。 一定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调整自己的考试预期和心理状态。 高考是人生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后面还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物理
1、紧扣核心考点,熟练掌握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高考物理试题主要针对20多个高频考点的命题,占总分的近90%,同时还有近30个非高频考点的命题,占总分的90%左右。少点。 重点攻克高频考点。 近年来,高考题越来越注重“基础”、“综合”、“应用”和“创新”。 总结必要的知识、主要模型、思维方法和核心价值观,不留死角,选取能够体现新高考评价理念的典型高考题和高质量模拟题,特别是选取全面、适用、创新形象题、探究题、新技术新成果应用题和核心素养导向的好题,并加强变体训练,注意一题多解、一法多解-目的性、多问题统一,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思考问题,不断培养模型构建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关键能力。
2、基于最近发展区,选择试题,培养良好的解题素养
通过考前的模拟训练,培养从长篇描述中捕捉关键词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仔细分析物理模型、条件、过程和情境,挖掘隐藏条件,敏锐排除干扰因素和陷阱,并善于构建物理模型,勤于分解难度。 回答选择题时要“合理”、“有据”、“合法”。 不要根据您的感受回答问题。 确保您正确完成多项选择题。 回答计算题时,应分步制定,不要使用综合性或连续性方程,字母、符号书写要规范,文字要清晰; 建立方程时,不能用变形的结果公式代替原方程; 问题格式和测量单位标准化。 第一个计算问题是比较基础和简单的。 我们必须花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才能确保满分。 第二个计算题的第一题一般比较简单,必须列出方程。 在回答实验问题时,注意读数、接线、绘图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熟练使用一些常用仪器,学会推理和证明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关注热点情况,善于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价值观。 它通过考试引导教学的教育功能,用物理概念解释和解决生活、社会、技术、劳动、体育等热点问题。 成为新高考的一大亮点。 ,要适当选择一些相关的试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查漏补缺,回归新教材,重点总结反思
在学习有足够精力的前提下,一定要把教学大纲中的考点一一对比,尤其要注意一些非高频的考点,有遗漏的就补上; 新套教材中典型的新情境习题、例题、演示实验、小实验、阅读材料、小组实验等要重新审视,稳扎稳打,力争保基点。 及时分析日常训练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减少错误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避免重复错误; 注重对典型题型、题型、解题方法和基本物理思维进行分类总结,提高应试能力。
化学
1.正确评估,对症下药
1、正确评价:明确高考重点和通过努力可以显着提高的考点。 我们的目标是:获得我们应得的所有分数。
2.对症下药:针对自己的学业状况制作一份诊断报告。
① 分析八省联考、展一模、二模考等重要考试的答案;
②寻找薄弱项(在应评分的题目中,如化学、STES的考点、NA的测试、化学术语、元素周期律、实验基础、电化学、有机基础等,属于哪一类?问题经常是错的?);
③分析原因(知识漏洞、能力不足或缺乏解决问题模型);
④明确需求,针对性审核。
二、及时反思、科学安排
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有大量的练习和测试。 要及时反思问题,科学安排评审。
1、对于经常错题,首先回到课本,复习基础知识点,然后反复练习典型试题,明确试题特点和解题方法,构建答题思维模型测试题。
2、对于不常出错的题,每隔三到五题做两题,以保持解决此类题的敏感性。
3、对于准备突破的题型,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短期(一周或10天)和高强度训练(每天一题可做大题)训练坚实的基础。
4、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限时训练:目的是练速度、练考点、练技巧、练准确性。
3、减少失误,细心严谨
1、静静思考,仔细审题。
端正看题态度,看完题再做题; 强化复习题的方法,重点关注关键词,标记关键词,做题前先理解题意; 提高抓题、复习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总结出关键信息、关键信息(明确所有题目信息都是有用的)。
2.注重细节,规范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要从细节入手,强化规范意识,养成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化学术语使用的准确性,克服不问问题答题的现象,尽量减少因问题造成的失分。非标准答案,减少非智力因素。 错误。
例如:化学术语的使用不规范; 未写出反应热的单位; 未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省略了热化学方程的状态; 乱用等号和可逆号; 多价弱酸离子的水解反应没有一步步写出来; 有机物的结构 以简化形式写出或多或少的氢原子; 写出酯化反应中漏水等; 注意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答案:沉淀是否完全、沉淀是否水洗、水洗是否干净、结晶的基本方法等。
4、稳定情绪,树立信心
乐观地回顾,不要问自己还有多少问题,想想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 多看进展,时刻给自己积极的内心暗示,建立你能做到的信心。 平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生物学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2021年高考命题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考核和指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题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引导作用,指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复习问题。” 最后一个月,考生可以从四个方面做好考试准备。
1、理清思路,寻找薄弱环节或突破点,增加点。
随着复习的深入,一些考生在备考中感到有些迷茫。 有的考生感觉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了好几遍,不知道该复习哪些内容了。 有的考生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 回顾却不知如何开始。 这时,考生应该静下心来,花一些时间把最近的试卷看一遍,分析一下自己的弱点或突破点,并据此调整或制定最终的备考思路和计划,避免无目的备考。 。
2、回归课本,巩固知识点和专业术语,避免丢分。
每年的题目都是新的,但考点都在课本上。 每年阅卷的时候,都会发现有的考生因为知识点薄弱、专业术语不正确等原因而丢分,灵活运用知识要建立在对知识点熟悉的基础上。 因此,考生要注意回归教材,关注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图表、实验,对人口、社区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和比较。 、生态系统、种群密度和丰富度、细胞质和细胞质基质、单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课本看似强制的现象。
3、专题训练,提高复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失分。
生物含量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问题往往结合生活、生产、技术前沿等情境,并配有一定的图表。 如何快速复习题型、抓住情境中的关键词,如何找到题目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是考生迫切需要提高组织语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图表题、科技题、实验题等专项训练找到复习和答题的规律。
4、稳定心态,增强迎考信心,再创新高。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准备过程中难免有波折。 考试前焦虑、睡眠不好是正常的。 考试过程中某些题目有难度也是正常的。 当出现问题时,考生不要惊慌。 要学会通过与老师同学沟通、锻炼身体等方式来稳定自己的心态和调整。如果考试的话,可以通过闭眼深呼吸、喝水等方式来调整。相信自己,告诉自己你自己:“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