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从2019年高考变化,看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
又到了开学之际,即将上高三的学子们已经早早进入状态,成为新一轮高考的“勇士”,为2020年高考做好充分准备。考试。
大家在努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一些分析和提醒,其中有关于高考变化的相关信息。 它们无疑是为2020年高考“定重点”,对于把握2020年高考出题趋势、指导复习和备考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披露的有关高考变化的信息。 把它落实到你的复习准备中,才是高考真正的制胜“法宝”!
今年的数学将引领未来10年的趋势
No.1突出重点,灵活考察数学本质
2019年数学试题贯彻高考评价体系主体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以理性思维为重点目标,以基础性和创新性为重点要求,以基础数学知识为载体,并重点考验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夯实基础,夯实发展基础。 试卷侧重于高中基础内容的综合考试。 集合、复数、常用逻辑项、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得到有效测试。 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重点考试主要内容,体现综合性、基础性、综合性的考试要求。 在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和圆锥曲线等主要内容。
(二)以稳中求变,有利于破解应试教育。 2019年数学试卷整体设计保持稳定,包括考试内容布局、题型设计、难度差异化控制等。 试题的顺序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动态调整主观题布局,考验考生灵活应变、主动调整和适应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关键知识和内容,同时有利于打破僵化的应试教育。
二、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新增题型
1.设置组合选择题,过渡到选择题。 国卷一第11题和卷三第12题均为组合选择题,与新高考选择题一致。
2. 新增双填填空题。 国卷二第16道填空题设置了两个空格,考试难度加大,需要更多思考。
(二)新的检验方法
1、概率统计,在“冷冰冰”的终解题中,导数题一改作为解题最终题的地位。 国家论文I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序列的交叉,综合考查了分布序列和数列的知识。 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整合性。
2、选题内容有所调整。 国家论文一和论文三的第23题打破了常规,将解决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改为用综合方法或基本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3、创新材料,渗透德、智、体、艺、劳五育
(一)国卷一的问题四以著名雕塑《维纳斯断臂》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 论文二第16题将金石文化和美育融入数学教育;
(2)国卷二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就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 问题4结合“嫦娥四号”来体现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体现德育的渗透和引导,融合数学与物理知识的结合,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3)国卷一第15题引入篮球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学的要求;
(4)国卷三第16题是根据学生在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进行的三维几何测试。 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劳动教育的要求。
汉语成为“大杀器”、“积分王”
未来,高考语文阅读题量将不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高反应能力刻不容缓! 高考语文阅读题的文本选取范围将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普通高中生的认知范围。 难度、深度、广度都与学术经典水平相当! 如果你只看《朗读者》和四大名著,你根本无法应付高考或中考的语文!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一号
(一)新增考点
国家论文二考察了对“引号”不同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新增题型
原因探究问题:在实际文本阅读中添加了新的原因探究问题。 国卷二和国卷三的主观题探讨了某种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三)新要求
1. 语言和文字的使用
(一)词语分析
①扩大审查范围。 不再是往年只考成语(歧视或选择),现在考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习语,都是常见的、常用的词。
② 检查位置变化。 国卷二测试错句题中词语的正确使用。
(2) 完整句子
深入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套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见的考试题型——完整句子,但不同的是,三套题都选择了生物科学材料。 要写出正确的答案,除了考虑语义的连贯性和内容的适当性外,还必须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此类题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验。
(3)新闻压缩
旧的问题类型被重新包装。 三套全国试卷的第21题均测试了新闻报道的文本压缩,三题均选取了真实的新闻报道。 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验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
材料来源更进一步。 选取了“二十四史”中写得最早的《史记》,而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课本知识的迁移。
3. 阅读说明文字
在课程标准中渗透“学习任务组”的思想。 国卷一第3题C项检验课文内容与课外解释的一致性。
4. 实用课文阅读
材料选择范围扩大。 国卷我选择了科普讲解文字段落。
5.阅读文学作品
贯穿整本书的阅读要求。 国卷一第9题考察考生从鲁迅全书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能力。
6.写作
应用风格全面呈现。 国卷一、国卷二考查演讲、书信、反思,并以实践论文写作作为考试的一个方面。
No.2高考语文的难点是什么?
仔细阅读今年中国高考的国卷一、卷二、卷三,不难发现,所谓的“难点”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1)阅读能力差=无法读完
“问题太多,话太多,无法说完!” 许多候选人惨叫起来。 去年提到的“高考改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验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阅读,你就无法完成论文。
(二)突出应用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察考生信息处理、逻辑思维、审美、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突出应用性考试要求,引导考生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际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试题注重选取既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汉语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全国卷中,素材广泛涵盖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奥运会、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以及压力和肥胖。 、生物酶和饮品等生活热点。 这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汉语、理解汉语、应用汉语,用应用汉语感受和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测试内容。
2019年国卷一论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和卷二论文题《青春当道,强国有我》均明确规定考生必须使用演讲、书信、感言、感言等具体材料。慰问。 实用风格。 这些实践风格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国三卷作文试题“画里画外,师生情”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风格,但漫画素材是直接取材于每位考生都有深厚感情的场景,这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表达真实情感。 三套试卷中的作文试题向中学写作教学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要,强调实际应用,切忌空穴来风、言过其实。
加强信息处理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际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核。
国卷一、二、三在论述篇、实用篇、文学篇、文言文阅读部分均设有专题题,重点考察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 无论是文学审美还是实践求知,无论是材料的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 国卷一、二、三语言应用部分第21题,题型统一、创新,要求考生从真实的新闻报道中提炼关键信息。 这种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获取、过滤、提炼和表达信息,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践导向。
(3)不积累古诗文=重复一本书而不是两本书
针对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以及学科重要性的变化,在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研究与探讨。 原标准“背诵推荐文章”改为“古诗词背诵推荐文章”,文章数量也从14篇(第一篇)增加到72篇(第一篇),提高了学习要求。
还有近年流行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视词如面》、《经典咏诵与传播》等文化节目……一切现象都在告诉我们:时代当中文为王的时候:不读经典不行! 不积累古诗词是不行的! 不知道怎么写是不行的! 贬低的语言是行不通的!
学科核心能力价值凸显
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强调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规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也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能力”。
2020年高考对大家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强调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
在应对变化时,伟力高考指挥部洞察变化,根据考试趋势把握复习节奏,在变化中把握复习重点,明确复习方向,让学生从容应对2020年高考啦!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beikao/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