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判断句)。少有侈志(远大的志向,壮志。侈,大),尝抓周于期岁(亦作“朞岁”,一周岁,满一年),得笔墨,乡望(有声望、威望的人或物)村南刘氏者(定语后置句)往(去,到)而赞曰:“此儿或(或许,可能)不得(获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然而)若(如果)学先生,庶几(或许,也许,差不多)为一方闳儒(大儒)矣。”其家人忧之,叹曰:“吾世代寒贫(寒微贫穷,穷苦),皆布衣(平民,普通百姓)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经商营利,此处特指耕织)而腐臭于乡野乎(状后)?”不使(让)学,八岁始入乡庠(庠、序皆指学校,商为序,周为庠),先生鄙(鄙视;轻蔑)之,常置座于末,伧言(粗俗的言辞)恶语以待。建文恨(痛恨)之,誓与先生为难。越明年(第二年),与诸友阴伏(隐蔽埋伏)松林,俟(等)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通)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即走(逃跑)塍陇(田间隆起的小路),间行(从小路走)山中,再度(越过)阡陌,继乘(登上)高山,旋(马上)履(步行)泥泞,抵家方(才)拍手称快。
又三年,建文为(被)塾内恶霸欺,武斗于南院,人众文寡,不敌,见(被)执(控制,抓住)于先生。先生深恶(讨厌,憎恶)其顽劣,又鄙其家贫,故葫芦(指胡乱判案)其案,非惟(只是)责罚,甚者诬讦(捏造罪名,加以攻讦),建文益(更加)恶之。遂与诸友谋,诸友曰:“豕(句作状,像猎捕野猪一样)猎之,若何(怎么样)?”此豕者,野彘也,常行乱于田间,拱土食禾,民不堪(承爱,忍受,经得起)其苦。乡有猎者,置笼设陷,常有得获,或食之,或鬻(卖)之,一时成风。建文以为然(正确),疾(快)步乡家,假(借)得锄耰,又谋(谋求)箕篓,而后诸友同心,或(有的人)掘井,或拾木,或集石,或揽叶,斜晖且映,彘坑既(已经)成,再伏山中,以(表目白)望(看)机事(机巧之事)。惜先生忙甚(甚忙,定后),酉戌(干支计时法)无归。文与诸友叹惋,怏然而归。
翌日(第二日)卯时,文起视(察看)井,有豕陷焉(兼词,于之),乃(于是,就)唤迩(近,此处指附近)郊农夫。农夫至,缚(捆绑)豕,械(用枷子锁住,名作状)入市,售之,直(通“值”,价值)百许(大概,左右),与(给)文八钱。适乡望刘氏过(经过)岗,问其究竟,文具(详尽)言以告之,刘氏曰:“小儿当行正道矣,此阴恶险毒之事,非君子所为也。”并申(申诫,告诫,反复地说)之德义,劝(勉励)其兢勤,凡(总共)数千言。文心羞惭,不敢出一言以对。后入市易(交换)谷,薄(靠近,接近)莫(通“暮”)乃(才)归。过一酒庄,沽(买)美酒一斤,反(通“返”,返回)而敬之刘氏,刘氏犹疑,半晌乃谢曰:“老朽本无意此礼,然尔(你)心至诚,姑(姑且)作(当作)小儿誓。”因(于是,就)矜纳(怜惜允纳、接受),又以书册贻(赠送)之,诤言(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作动词。诤,直言规劝)再三。自是(从此)文乃以刘氏为圭臬(典范,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尽心上学,无耽(沉溺,迷恋)于逸(安逸),本实(以实为本,指夯实基础知识)而图新(创新),不出一岁,已为(成为)塾之魁(第一名)矣。
|
“期”的本义是“规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
|
|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穿一周年的孝服的人
|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引申出“观察”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是每个人所“希望”的;反义引申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故此时又叫“望日”。
|
|
|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 远看,观察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 欲望,念头
|
“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
|
|
|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
|
|
(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取得,获得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具备
|
“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相同”“及,比得上”“如果”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
|
|
|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 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鸿》) 第二人称代词,你,也表示复数,你们
|
“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
|
|
|
“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
|
|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 边邑,当作边邑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庸俗,浅陋,鄙俗
|
“恨”的本义是“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
|
|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遗憾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仇恨
|
“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
|
|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奔向,趋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仇恨
|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间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了。
|
|
|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中间,期间(2)读jiàn:
⑤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 间或,断断续续地
|
“度”本义为“量长短的工具”。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
|
|
①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 通“渡”,渡过,越过
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 制度,法度
|
“乘”本义是“驾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依靠”。作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
|
|
|
“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
|
|
④君既若见录(《孔雀》)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 看见的东西(2)读xiàn:
|
“恶”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貌丑,一是罪恶。容貌丑陋当然“不好”,会令人“讨厌,不喜欢”。
|
|
|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 厌恶,嫉妒
|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心里就会想:“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哪里”,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
|
|
|
|
“堪”的基本义是“胜任”。引申出“经得起,受得住”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
|
|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经得起,忍受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能够,可以
|
“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东西(比如钱)当然就得有“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
|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凭借,借助
|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
|
|
|
“易”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一是“容易”。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吗?),进一步引申出“安稳”(平坦的路走得安稳)。
|
|
|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 换,换取
|
“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
|
|
(1)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没有谁,没有什么
(3)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没有谁
|
“乃”的实词意义主要是作代词(其他意义见虚词部分)。人称代词,你,你们。
|
|
“贻”的本义是“遗留,留给”,引申出“赠给,送给”。
|
|
|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赠送
|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义为“基础,本原”。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
|
|
建文初意(意志,愿望,此处名作动,热衷于)墨翟,后尊儒法,而立乃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于老庄。张玉华者,河北名士,德茂才高,懿行(善行,懿,善,美好)雅范(脱俗的风度,高尚的品格),以博学称(著称,闻名,称扬),尝授业(传授学业)于西实中(西山实验),后屈志乎乡野。此二贤者,皆八中(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才俊,有弟子问二公殊异(不相同),建文曰:“华公尚(喜好,崇尚)佛,建文好道;华公博而终于雅,建文泛而流于俗,此吾与华公之别也。”曩者(先时,以前)建文贫居乡庠,有叔享权于县府者(定语后置)过(探望)而问之曰:“岂独安(对某种环境、事物感到安适或习惯)于此庙乎?盍(何不)县府之上上人?”并诺(许诺)之高位。建文曰:“吾心在乡野,难与官䆠容。且(况且)为师者,国之重器,不俗不陋,何以下为?(固定句)”叔愤然,尤(责备)之,然深责不改本意,契满三年方去(离开)乡游远(形作名)。家人让(责备)之以逾礼(违反礼法,超出礼仪要求。逾,越过,超过),良朋(好朋友)过之以好逸(闲适,安乐),前师望之以方执(方正而固执),然文不以为意,仍恣肆(豪放,无拘束)如旧。丁卯八月,文固(坚决地)辞(推掉)旧业,别里(故乡,老家)辞家,朝(在早上,名作奖)涉(涉水)险水,莫(通“暮”,名作状)跋(登山)高山,先职(就职)西山(西山国际学校),再过闵清,又历余杭,而经江赣,竟(最终)止于羊穗莞邑之地。明年三月,授学翰林(师大翰林学校),五月投考,六月试课,七月以榜眼(古指殿试第二名)与河北玉华君同榜进士。是年八月,任职东莞,就教八中。时任校长王健询之曰:“敢(敢不敢)为(担任)一班之主任乎?”文曰:“虽为(是)处子,然心忱悃(真诚),岂能不敢。”既(已经)接末班,建文日夜兢勤,朝请长师以教,暮问兄弟以规(规矩,法度,作动词);课时投其至诚,堂后倾其尽(完全,都)知;起于寅卯,而不言人师之痛;寝在子丑,岂妄(胡乱,随便)谈男儿艰辛,半岁过矣,竟为榜首。王健曰:“此建文者,奇人也,当(应当)剖析之。”名既(已经)得矣,后屡有劝其上进者,建文谢曰:“此名非吾愿,尽心而已矣。”又云:“我心在道,无己、无功、无名,岂为此功名而困邪(通“耶”)?”后精心学教,颇有令绩(美盛的业绩。令,美好)。(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通)战狼元年(指公元2015年),前科首仲秋致仕(告老退休),荐建文为庶吉士(亦称庶常,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可谓储相,由通过科考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此处指语文科组长。按明英宗以后的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校座谢氏约其谈,建文以不任(胜任)谢(推辞,谢绝)之。后若干年,科首文俊迁(升迁)主任,复荐以继之,文再拒。有同仁惜建文者叹曰:“文若有心,且(并且)休(停止)诤(直言规劝)言,庶或(或许)级长主任可得矣。然文不以为谋(图谋,名词),且引腐鼠鹓雏者云(语出《庄子·秋水》,李商隐有诗云:“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可译为: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洁的凤凰抢它的腐鼠),盖(表概,表推测)心有正义而忘乎功名者矣。”
“乃”的实词意义主要是作代词(其他意义见虚词部分)。人称代词,你,你们。
|
|
“安”的本义是“安稳、安定”。“安定”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定”,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
|
|
(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 安全,安稳,安定
(2)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安抚,抚慰
|
“固”本义指“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之义,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
|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本来
|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
|
|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 辞谢,婉言道歉
|
“朝”本义为“早晨”。古代大臣在早晨须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的使动义即“使……朝见”。
|
|
|
|
“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度过,通过”。进一步引申出“经历”。学习的经历是“涉猎,学习”,经历一些事情必然会与他人有“牵涉,关联”。
|
|
|
(1)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进入,到
(4)而言有关涉,事便显露(《史通》) 牵涉,关联
|
“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
|
|
(1)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没有谁,没有什么
(3)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没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