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高考作文34个热门人物素材(推荐合集)
梁山救火英雄
2019年4月15日04:44
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 689人冲入火海救援。 3月31日下午,风向突变,森林火灾发生。烟雾中传来士兵们痛苦的嚎叫声。多名消防官兵失去联系。 4月2日,失联的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当地干部全部死亡。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爆燃火的温度可达1000度以上,火焰可达30米以上。火会穿透防护服、皮肤、肌肉,并烤焦骨头。我不知道他们临死前承受了多么惨痛和非人的痛苦。看到英雄们的照片,我流下了眼泪。像洪水一样泛滥。
激励大家勇往直前
孙专
【人物】孙专,江苏南京市邮政投递业务稽查管理员
【故事】2月20日,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局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寄往“六合县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伟华烈士”(实为王殿华),注:“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在菏泽战役中牺牲,希望邮递员更加努力,帮助烈士找到家。”配送业务检验经理孙专是一位退伍军人、老党员。读完信后,他发现姓名和地址有误,于是发来求助信,“英雄葬在异乡,今天请回家吧!”受到各界关注。一场自发的失踪人员“接力赛”席卷了整个南京城。经过多方努力,孙专将这封信交给了烈士家属。他哽咽地说:“作为一名邮政工作者,一封信和一颗心是我们的责任。现在烈士已经找到了归宿,我把这封信交给你了!”
评论:
有人愿意寄一封“笔误”信吗?有人愿意致力于一些希望渺茫的事情吗?孙专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个“是”。面对一封“地址错误”、“找不到此人”的陌生人来信,他对烈士的精神心生感激。发帖求助后,他调动了一切能调动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人民邮政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
主动“向前”,就是响应先烈的号召,传承精神的力量。在和平时期,大多数人不必面对流血的考验。奉献精神和责任气质体现在日常的行动和每一个选择中。武警战士郭展在派出所巡逻时发现一名失明老人。他上前询问情况,并用老人随身携带的木棍一步步引导他走出车站。列车长赵振奇抱着瘫痪的阿姨下了车站。他说:“如果我们多伸出援手,他们(乘客)就会不那么焦虑。”湖北襄阳16路公交车司机张乔发现公交车上有扒手,居心不良。他多次喊叫,让犯罪嫌疑人乖乖交出手机,帮助乘客挽回损失……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你好,一个引导,温暖可以深入人心,精神可以发光,让晚归的人有人陪伴,让独行的人不感到孤独。
“前进”不是一个人的脚步,而是你我共同的方向。无论你在工作中想别人所想、忧别人所忧,还是在生活中不惜贡献自己、帮别人捡柴,只要你愿意伸出援手,每个人都会是最棒的。值得信赖的人。
十年的承诺如歌般温暖
慈善摄影师
【人物】十年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
【故事】“看镜头,微笑,很好!”在摄影师暖心的镜头下,照片中出现了一位白发老人开朗的笑容。这是“一张照片,一份温暖”公益摄影活动的镜头。这项由广州日报摄影部、广东岭南电影学院本土纪实摄影联盟、广州市侨社社会服务中心发起的活动,不知不觉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每年元宵节期间,摄影师都会给老人拍照。迄今为止,他们已为2万多名老人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留下了无数难忘、感人的瞬间。
评论:
镜头里有什么?春天的花朵、飞扬的青春、难忘的回忆、老人的笑容……对于镜头里的老人来说,这样的照片永远不会褪色,摄影师们也在快门的闪光中记录着岁月。
给老人拍照看似一件小事,却需要坚持。从第一次到现在,十年来,我用眼睛发现它,用心感受它。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承诺。在老人眼里,这不仅是爱,更是人生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6岁的郭奶奶从2005年开始就没有错过拍照,每年她都要整理照片。去年中风后,她对孩子们说:“你可以清除所有东西,但你不能清除照片。”这些照片在老人心里是多么重要啊!可以说,一个镜头、一张照片、十年,连接着老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历程,连接着摄影者的坚持和全社会的接力关怀。
照片中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对老人之美的发现,是记录生活的美好,是彼此之间紧密联系的见证。一些老人一开始不习惯面对镜头,只能依靠摄影师摆姿势。到了第三年,老人就可以轮流指导摄影师找角度了。每次摄影活动前,老人们都会精心准备。 0点起床梳洗;很多摄影师都和老人成了“朋友”,经常登门拜访,一起包汤圆……镜头固定,生活更加温暖,更有仪式感。
十年积累了生命的历程,呈现了生命的美丽。照片中,一家人,一对黄金夫妻,还有一位“白发闺蜜”,有说有笑,互相牵手拥抱,都用微笑对待生活,浑身散发着坚毅与从容。这让人想起之前网络上流行的“十年挑战”,对比前后的变化,体现成长的轨迹。时间线上,我们更加成熟,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时间的河流缓缓流淌,载着你我和我们美好的生活向前迈进。
平台相聚的梦想还很遥远
郝康、雷杰
[人物] 0点37分遇见的铁路工人恋人
【故事】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陕西榆林站跑货运;雷杰是一名火车售票员,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他们都是陕西绥德人,从同乡结为情侣。途经榆林的火车帮助他们安顿下来。 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列车时刻表,雷杰乘坐的列车将于0时37分到达浩康工作的榆林站。然而,火车因雪晚点了10分钟,原本8分钟的停靠时间变成了5分钟。穿过车厢,两人终于见面了。雷杰买了浩康护手霜,浩康送给雷杰一枚戒指。这场仓促的遭遇只持续了1分52秒。浩康说:“我原本想告诉她嫁给我,但今年我娶了她,连说都来不及。”
评论:
春节期间,浩康与雷杰相识0时37分的爱情故事,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爱情,搅动人心。很多人说《新闻联播》让人哭。有网友留言称“愿你们彼此的爱情继续前行”。
短短的站台,见证了无数的出发与到达,无数的相遇与离别。对于远行的人来说,平台是未来的起点;对于相守的人来说,平台是分离后重聚的温暖港湾。对于同为铁路工人的郝康和雷杰来说,他们更明白留在站台上意味着什么。每一分每一秒都像钻石一样珍贵。
每到春节假期,都会有很多这样触动人心的故事。高铁餐厅经理邹晓娟与新乡东站工作人员李翔每次见面最多只能见面2分钟;铁路女员工和年幼的儿子只能见面3分钟;父母想和自己的女儿,火车售票员,在公交车上团聚,6年买了288张车票……他们在站台短暂的团聚,是因为工作需要,坚守岗位,也是为了让大多数人与家人团聚。正如今年春晚小品《站台》中所表达的那样,夫妻俩重聚不到3分钟,然后在站台上告别,再次出发。艺术表现来源于现实生活。许多人热泪盈眶,小小的平台上充满了无尽的爱。
春节期间,千家万户欢聚一堂,就像在平台上相见一样。短暂的重逢后,他们分道扬镳,追求各自的梦想。在宝贵而有限的时间里,亲情、爱情、友情都会变得更加饱满。你看,那些依然坚守在铁路第一线的员工,还是少回家,多出门;那些仍在执勤的消防员,只要听到警钟,就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那些仍在基层扶贫的干部,只能先与家人团聚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一线承担起责任;为我们讲述郝康、雷杰故事的记者们,依然用真情书写着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抱怨,但我们总能看到人们在平台上跑来跑去与家人告别。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时间说再见,就踏上了追寻梦想的列车,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数百万人。
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离去,也有美丽的到来和幸福的相遇。今天,我们都是追梦人,努力奔跑,向未来冲刺;今天的“移动中国”之所以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正是因为大家马不停蹄的脚步。即使有时我们要互相移开目光,有时我们要忍住相思,有时我们要忍受孤独,有时我们要克服困难,但在奋斗的路上,只要我们不忘记自己初心和努力,就会有回响,梦想终会实现。
《程阳、陶艳萍这对聋哑教师夫妇》
在江西省于都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对聋哑教师夫妇程阳、陶艳萍。他们用无声的温暖,向聋哑学生传递着特殊的爱。多年来,从批改作业到日常交流,从律动舞蹈到插花学习……在无声的世界里,程阳和陶艳萍用自己的方式教导孩子,解决孩子的疑惑。
他们培养的很多孩子在篮球、绘画、舞蹈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多学生表示,程阳和陶艳萍比他们的父母更能帮助和理解他们。
功力尽量接近道
如果你专注于一门艺术,你的艺术一定是完美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光荣劳动的社会氛围和卓越的职业氛围。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将技能融入工作,用匠心创造经典,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这些工匠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好的品质?我们如何学习手艺?即日起,本栏目推出“工匠精神”系列,以完美、传承、责任、专注、坚持、创新六大关键词扫描工匠精神,与大家共同探讨、践行。
【评论】
“世界上伟大的事情必须从细节做起。”对于很多大国的工匠来说,最终的目标是与机器比精度、比速度比时间、比标准比态度,让“精”更精细。
如何达到最终目标?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到0.2根丝的误差,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50;磨坊主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70。正是因为精益求精,顾秋良将玻璃和金属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使“蛟龙”观察窗能够承受1400吨的压力;李峰每次可使惯性导航系统的变形减少1微米,可以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强大的力量和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如果你把工艺的精准、精密、细腻当做自己的生命,那么终极就不会太遥远。
追求完美是一条一心一意的道路,也是一段孤独单调的长途旅行。只有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才能耐得住寂寞,才能保持初心,才能确定正确的方向。如何才能一夜之间练就巅峰技能?只有日复一日的锤炼,不断的学习,才能成就一手绝活。高级技师孟剑锋对瑕疵零容忍,经过百万次雕刻敲击,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等国礼惊艳亮相;火箭“心脏”焊工高凤林只是因为“国家认可的满足感”才使用它“有钱也买不到”。我焊接发动机喷嘴已经有30年了……虽然指纹已被抚平,但布满老茧的双手却积累了工匠们的技艺、心智的锤炼和生活经验,让技艺达到了极致的巅峰。
“功力如此完美,近乎道家了。”只有一流的品格,才能铸就一流的本领,只有一流的本领,才能成就一流的伟业。这就需要追求完美,消除浮躁。现实中,这样的观念有很多:“手艺好不赚钱”、“差不多就够了”、“你怎么还没有进步”……一味追求现金、速度和注意力,让工匠的技艺变得无足轻重。粗心大意,最终品质就黯然失色。事实上,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细心、细心、耐心的滋养和呵护。每一次对完美的坚持都不会白费,最终都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虚度光阴的果实。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年轻一代必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工匠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一群人来继续;这不是一种产品的生存,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不断精益求精,精诚敬业,心无旁骛,长期努力,在追求完美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的匠心打造国家的重要武器,培养军人的气质。与时代工匠精神。我们准备好了吗?
挣脱困难,破开人生的茧
【人物】做电商帮助乡亲致富的李娟
【故事】安徽省砀山县的李娟10年前患有脊髓空洞症。她的体重只有25公斤,颈部以上的身体活动范围有限。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手无法动弹,她就用嘴咬住手写笔,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来,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微商店。一年来,李娟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公斤,成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电商CEO”。李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成为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评论】
“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正值花季,李娟因病重,不得不常年卧床不起。然而,她并没有选择看着屋顶自怜。相反,她用实际行动释放生命的力量,追求自己的辉煌。
逆境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李娟深知这一点。与客户沟通时,通常一个人需要几秒钟才能回复一句话,但她却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咬着触控笔的时候感觉牙齿和嘴巴都麻了,头上全是汗。”她曾经绝望过,但心中那股不肯熄灭的火让她坚持了下来,克服了重重困难,即使在狭小的房间里也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李娟“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感”,更多的人也能通过这样的不屈、坚持和无畏,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有人说,人生没有天生坚强的人,只有不断奔跑的跑步者。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有人从一开始就“预定”了冠军席位。只有瞄准目标、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人,才能脱颖而出,站上最终的领奖台。不久前,年近70岁的夏伯宇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他失去了双腿,为这个梦想努力了43年。 “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新的成就,所以我从未放弃过。” ”。你的人生只有一次,你如何过好这一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即使你身有残疾,处境艰难,只要你鼓起勇气,继续前进,生活就会给你礼物,开出绚丽的花朵,摘下甜美的果实。
生命的意义必须由自己的双手赋予,生命的辉煌必须写在成长的路上。从蛹化为蝴蝶,到破茧而出,始终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如果有人帮忙剪断茧丝,蝴蝶虽然破茧而出,却只能用萎缩的翅膀爬行,再也飞不起来了。破茧成蝶的生命力,隐藏在一点点挣脱束缚的坚持之中。是努力使人强大,是奋斗使人坚强。安逸使人舒适,却使生活失去光彩;只有在梦想中不放松,持续进攻,才能冲破束缚我们的命运之茧,真正在花丛中优雅地舞动。
善良是最温暖人心的事
【人物】杭州地铁文明辅导员朱阿姨
【评论】
说到“见义勇为”,大家自然会想到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落水者的人,那些遇到不平事时勇敢与歹徒搏斗的人,还有那些不畏艰险救助受难者的人。危难之际……诚然,生死攸关时挺身而出,体现了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却陷入了绝境。工作人员“借鞋”帮忙,工作人员担心老人在自动扶梯上摔倒主动挡住,司机光着上身开车脱掉衣服给生病的乘客保暖。这些暖心的小事,在受助者眼中也被视为“勇敢的正义之举”。
“义就是适当”,“义就是做事得当”。古代经典对“义”字的解读,为我们认识“义”打开了一扇窗。为国不畏艰辛的凛然大义、为朋友刺杀的大义勾勒出正义的宏大叙事;但一句善意的话语和伸出的援助之手,在细节上却可以恰到好处、合理,也能铺垫故事。真挚的感情表达。从生死抉择到互助,流出的道德情感同样纯粹。要求别人穿鞋赶火车,而你赤脚回家,似乎无关紧要。然而,不管投资和回报,也不管财务和荣誉,说“赶火车重要”“想都来不及”正是这个意思。这是最可贵的善意。
从拦住惊马的欧阳海,到救火的青年赖宁,从甘愿当“城市纠察队”的哥哥张新平,到故事的主角朱阿姨……全部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义,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温度。多地出台了对勇敢志愿者奖励保护的规定和相关实施办法,就是从制度层面保证热心人士不“流血、流汗、流泪”。帮助别人的人不求任何回报,受助者需要感恩。即使是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会让他们无私的热情“变冷”。
人们常说,锦上添花很容易,到时候提供帮助却很难。简单的是,通过一点努力,为别人增添美丽;困难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困难。当别人孤独无助的时候,不要袖手旁观,不要忽视,该行动的时候勇敢行动,用你我的“存在”温暖人心,用点滴的温暖汇聚成一片温暖的海洋。正能量。
用善意之光照亮更多心灵
【人物】郑海洋,汶川“神童”
【故事】“小宇,你看到了吗?你的老朋友在新北川等你。”近日,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青年郑海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湖北女孩小宇。十年前的汶川地震,北川中学一年级新生郑海洋被埋在水泥板缝里长达22个小时。随后,志愿者吴思宇,人称“小宇”,来到灾区帮助郑海洋康复。这个过程也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如今郑海洋有了自己的事业,他希望能找到失联的小雨,当面说一声“谢谢”,并邀请她回到新北川。
【评论】
“她是我黑暗世界中的一束光。”郑海洋这样评价吴思雨。这句话蕴含着一个劫后重生的年轻人的深沉情感。人们看到了他获救时做出的“成功”姿态,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截肢后的灰心和叛逆,更不知道一位名叫小宇的志愿者的实际行动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十年过去了,我寻找当年的志愿者小宇,善良、真诚、感恩,让那道光芒折射得更远。
事实上,包括郑海洋在内的数万汶川人正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新的生活。这不就是给社会带来向上力量的“一束光”吗?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和坚持。同样,一次帮助,十年不忘,是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感互动;被别人感动,并跟随这个感动去创造新的生活,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这个社会所谓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世界上是有真爱的,每一次对爱的期待,每一次对爱的追寻,都是美好的希望。让善良的熔炉越烧越旺,让爱的光芒越照越宽,走向善与美,将成为我们心灵、我们时代最美的主题。
等待也是一种保护
【人物】公交车司机张翰
【故事】
张涵是大连529路公交车的专职司机。他总是准时、认真。最近,他在三八广场站比原定发车时间多等了两分钟。原来,他得知高中生小刘和小杨每天晚上下课后都要在这个站换乘班车回家。如果错过了这趟车,就只能再等半个小时了。考虑到分秒对于高中生来说太宝贵,而且夜间等车存在安全隐患,张师傅向领导汇报后,决定将公交车发车时间推迟两分钟,把等待变成了一场“苦差事”。温暖人心的保护。此举也得到了其他乘客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对公交车司机竖起大拇指”。
【评论】
天气越来越冷了。有人愿意为你停下来吗?黑夜路漫漫,有人愿意等你吗?公交车司机张汉用他认真的专业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给出了答案:让公交车“晚点”运行两分钟,以等待两名高中生,保护他们回家的路。夜虽冷,心却暖。这样,黑夜里就有了明亮的光;刺骨的风会因温暖而变得柔和。
两分钟很短,短得不足以听一首歌;两分钟也很长,长到学生小刘和小杨错过了,就得“再等半个小时”,这意味着家长还要等更久。的担心和担心。张汉和乘客“延长”的两分钟,体现了价值。对于张翰来说,这是人性化服务和专业性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别人帮助你是为了好玩,继续传递爱是现实。教育对于广大旅客来说,是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文明道德共同体。可以说,两分钟的等待和无数人的支持,不仅让回家的路更加温暖、安全,也体现了我们社会和谐运行的价值基础。
等待两分钟只是一件小事,但却可以给人更多的启示。抽象的道德只有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才能深入人心。一个社会要成为价值共同体、道德共同体,还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来都不是一次性或单向的。只有每个人都传播善意,点燃心中的火焰,才能让更多的人携手前进。如果公交车司机的等待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体谅他人、保持友善、守护文明,那么它的意义将远不止两分钟,远不止一段路,而是会让整个社会变得干净、整洁。整齐的。郎,让更多的人感到美好、振奋。
当你前行的时候,总有人在背后默默守护着你,总有人在站台默默等待。所以,有时候,让我们也当守护者和侍者吧。
用奉献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人物】捐资助学的崔坤院士
【故事】
近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坤又向他和夫人教授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再投入180万元。朱惠南,2013年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奖学金设立以来,崔坤院士夫妇已累计捐赠600万元。谈及捐资助学的初衷,崔坤教授表示,“就是捐钱,回馈社会。”崔坤夫妇生活十分节俭。崔坤教授一件衬衫穿了30年,仍然住在学校的院士楼里。他们没有买房,也没有雇保姆。家具很旧,电视甚至不是液晶的。对于受助学生,崔坤教授有一个要求:——勤奋学习。
【评论】
有人说崔坤教授是“国家的脊梁”。这是什么意思?年轻时立志报国,中年时坚定不移地践行。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继续贡献、照亮人们的心灵。所谓的敬业精神和师者风范,正如崔坤教授一样。
这样的“国家脊梁”还有很多。一位患有癌症的经济学家不愿意使用进口药物。他没有把自己的几千万财富留给孩子们,而是用来支撑西部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就是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这位为共和国跳伞事业奉献一生的“军界传奇”已经80多岁了。她依然住在农舍里,吃的也很简单。不过,她把自己攒下的1000万元全部捐给了家乡,用于支持教育。她是中国第一女空降兵马旭。对他们来说,人生的辉煌不仅体现在奋斗的前半程,更闪耀在奉献的后半程。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一生的努力和奉献,可以让自己的晚年过得更加安逸、安逸,而不用过得那么贫困。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有超越常人的境界和格局,他们把照亮别人视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在晚年不遗余力地去做。这正是那种“来之有心,去之无草叶”的赤子之心,毕生为国尽责,为人民奉献一生。对于我们来说,传承这一精神接力棒,可以让他们的奉献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诗人说:“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只有用奉献书写生命的岁月,绽放生命的青春,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人物】“反恐刀”王刚
【故事】
他从军26年,经历过15次生死战斗;他以身作则,“看着我,跟着我”是他的座右铭;冲锋陷阵时,他总能当机立断,冲在最前线……这就是“八一”勋章获得者、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一次战斗中,王刚给战友下了“死令”:“你们只能跟着我,没有人能超越我!”清脆的枪声接二连三地传来,王刚第一个冲到了歹徒所在的山洞里。近距离投掷催泪瓦斯。王刚奋战在反恐斗争最前线,荣获15枚军功章,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他带领的100多名官兵在反恐战斗中荣获一等、二等、三等奖章……成为让暴力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恐怖刀”。
【评论】
剑刃从何而来?王刚在硝烟弥漫的反恐战场上给出了答案。他用26年的军旅生涯,在斗争中一次次牺牲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勇气和毅力,诠释了人民军人无畏、无畏、无悔的初心。
这支向着太阳进军的队伍,从来不缺少英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边境冲突到反恐前线,人民军队从炮火硝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胜利的威武之师,形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荣传统。不畏牺牲,勇往直前。
这样的精神源于对国家、对民族、对亿万人民的责任。面对困难和危险,争取胜利与和平,他们穿上迷彩服就不能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背后是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不能忘记是谁在洪水面前用身体堵住了缺口;我们不能忘记,当暴力恐怖分子来袭时,是谁挡在了群众的后面;我们不能忘记谁成为了大火燃烧时的那个人。 “最美的叛逆者”……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强大的力量,把人民军队变成了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钢铁长城。他们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竖起旗帜,竖立精神丰碑。
新时代,有灵魂、有能力、有热血、有品德的军人,仍然需要在遇到困难时冲锋陷阵,果断果敢,敢于牺牲,乐于奉献。只有牢牢把握不能丢的军事精神,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奋斗,“中国”巨轮才能有最坚强的护航,不畏风浪,稳扎稳打,致远。
千百年匠心传承下来的技艺
【人物】诗玲
【关键词】传承
【定义】
传承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工匠精神与传承密不可分。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从陌生到熟练,手艺口口相传。 “遵循古人的规矩,开辟自己的人生。”传承古法,延续文化根源;把握本质,坚持创新。传承不仅是以艺立人,更是以德育人。正如故宫古钟修复师王进所言:“这一代人都胡闹了,后人怎么办?”如果你坚守一个信念,勤勤恳恳地工作,继承前人的真正遗产,你就有底气给后人一个交代。
【评论】
一座木塔、一块青瓷、一把琵琶、一首说唱,都蕴藏着中国古代技艺的密码。 “无一师不成材”、“师三师,武功高深”等民间谚语,也写下了不断传承的秘诀。传统技艺的传播。
传承就是荣耀。走马镇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吴文,一张嘴就能讲述世间百态。其师魏贤德掌握巴蜀故事1500余篇;以毛胜利为代表的宣纸工匠,让“薄如蝉翼、洁如雪”的古纸再现于世。在这个世界,他们的老师是千年前的能工巧匠;研究彩塑30年的陆勤学,改写了“敦煌自古不制陶”的历史。 “我的老师是敦煌莫高窟”……无论是口授、言行,还是家训、古器学习的问题。前人奠基扬帆,后人继续扬帆。传承也是“活的”。
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必须践行、传承。这不是拜师宴席的形式,也不是轻微的盲目移植,更不是自诩为接班人的炒作,而是让春虚易心的精细环节、精致流程、精准节奏得以保留在时间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技能不仅是个人能力,更是时代和民族的瑰宝。只有更多的人学习这项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它才能枝繁叶茂,这样,这项技能才不会成为绝活。传承,让一门技艺传承数千年,利益众生。
传承的内容是技能,但传承的关键毕竟是人。千百年来,那些雕、织、染、铁的工匠们的名字也许已经模糊,但今天的木器、布匹、金银制品却依然保留着唐宋的影子和明朝的神韵。和清朝。与其说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时间保留了工匠的精神。传承的是超越时空的技艺、智慧、文化、匠心。
需要注意的是,传承不仅仅是老工艺、老工匠。海水水稻的培育、可燃冰的开采、复兴高铁的IGBT芯片……这些背后的知识和智慧为什么不需要传承呢?没有传承,世界优秀的创新技术必然会停止流动、失去光彩。在学校、在工厂、在研究室
发中心,无数年轻人正汲取前人创造的知识、追踪最前沿的成果,他们的传承必将为未来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心中有责方为艺 【人物】孟祥夫 【关键词】责任 【释义】 “责任”二字,指向应尽的义务、承担的重托。敢于担责、勇于尽责,方为“责任感”。这不仅是一个人生活、工作中的选择,更是时代、社会赋予那些坚守者、创造者的思想、情感与精神。责任是一个人的使命,外化于行就是为一件事尽心尽力。当一个人为责任感所驱动,他的人生也就有了超越一人一时一地的意义,拥有了更开阔的向度。这样的责任体现在工匠精神中,就是敬畏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自己技艺的分量。 【点评】 一滴油,有多重?做花生油的“油哥”崔荣华说,让每一滴油都承载良心、天然和健康。他为了一滴纯粹的花生油锲而不舍,“努力做好一点一滴,是一个手艺人的最大追求”。 一丸药,啥分量?在同仁堂技师张冬梅眼里,药丸三克,责任千斤。她“这辈子就制作蜜丸”,每一粒都要是高品质的放心药。为了安全与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是匠心的底线,也是责任的高程。 工作不分大小,责任同样重要。秉持这种追求的匠人,还有很多。兵马俑修复专家马宇,在碎片堆里做“拼图”,用人生时光作为黏合剂,把破碎的历史拼接成型,让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威武列队,也让他和同事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手艺的分量。责任可以穿越历史时空,也能够沉淀为日常生活,每一点的付出都是最有力的书写。 有人说,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便有了无穷的力量。责任感,折射出匠人们的品质,凸显了匠人们的情怀。心怀责任,一把修复刀、一个小锤头、一枚螺丝钉都会让看似平凡的工作变得意义非凡;同样,在人与物的交流对话中,器物有了生命,人的心灵也会变得更为纯粹。只有那些心无旁骛且沉静如水的人,才能“板凳甘坐十年冷”,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一代代匠人用勤劳的双手培厚技艺的土壤,在探索与奉献、突破与开创中,点亮了无数人生活的天地、历史的星空。 有人曾言,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它表现在对人类整体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一枝一叶,一砖一瓦,都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每个人都可以再多些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发扬工匠精神,在踏实苦干中锻造自我、在追求极致中燃烧青春。 有梦的日子会闪光 【人物】自学写诗、创作的大妈李文荣 【故事】北京望京一小区门外,70多岁老人李文荣支起了小摊儿,一边卖馒头,一边写故事。十几年来,李文荣卖馒头在街坊四邻中出了名;而更让老太太出名的,是她的创作。她“总爱写一些身边人身边事”,印制成书,竟成了一本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大学教授看后,也直夸写得好。就这样,她一边卖着馒头,一边自学写诗和散文,搞点文学创作,枯燥的日常被活出了欢乐,重复的生活也不会感到单调。老太太道出其中奥秘,“我盯着馒头是一天,看着电脑也是一天,人不能越活越窄,不是?” 【点评】 对庸碌的人来说,生活是灰色的;而对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彩色的。有人把日子过成了单曲循环,在忙忙碌碌中过了一天又一天;有人则把生活调出了滋味,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属于自己的小乐趣、小喜好。李文荣老人就是后者。 平淡的日子一样可以精彩。李文荣把馒头摊儿变成了自己的书房,把邻里唠嗑、朋友酸甜写成了人生百味。一本用时间和生活积累而成的散文集,不就是生活馈赠的惊喜吗?人们从中不仅能读出一位老人的所思所感,而且还能感受到她把生活的味道烹饪成一道大餐,也像刚出笼的热馒头,香喷喷的。 其实,没有乏味的岁月,只有失趣的生活。无论什么年纪、什么职业,生活不只是眼前的鸡毛蒜皮,还有沿途的美景与喜悦,关键在于发现。这几天,被称为“抹灰哥”的小石火了,这个“90后”虽然干着粉刷墙面的工作,却不忘自己的书法梦想,忙完工作后就头戴工程帽“挥毫泼墨”,令人赞叹。可见,如何让岁月美好、让生活精彩,每个人都握着自己的遥控器。从近50岁开始学习跳舞的保洁师傅王世金,到边送外卖边背诗、最终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雷海为,不输给时间、不败于生活的人不在少数,有梦的日子会闪光,有趣的日子也能光彩夺目。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其实,每一段平凡日子的背后,都有着不普通的内在,这需要走心地触摸、用心地寻味,谁又能确定哪里绽放礼花呢?或许,一次畅谈、一瓢清水、一弯明月,都能引发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 平淡不意味着无奇,我们不妨静下来、沉下心,发现生活的美好,也许最精彩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唱响人生的欢乐颂 【人物】“的士歌手”余波 在舞台上寻找趣味,在方向盘上发现诗行,乐观是余波的生活写照。“顿顿鲍鱼我吃不起,但顿顿带鱼我吃得起”,乐观是对生活的满足,不落欲望的陷阱;“开出租,不摇号也不限号,就能天天在路上跑”,乐观是成熟者的自我解嘲,笑对阳光与风雨;“皱纹是从心里长的,不是从脸上”,乐观是对新鲜事物敞开怀抱,永葆青春之心。用响亮的歌声直抒胸臆,更多句子化作了歌词,给工作解乏,更给生活添彩。 当然,乐观不等于得过且过,“找乐”更不是游戏人生。“做司机里唱歌最好的,做歌手里开车最棒的”,一句戏谑,并非以己之长显人之短,而是用自信开启自觉,用乐观支撑人生。要当“金牌司机”,必须先将一座城市装在心中;要做“成名歌手”,就得把整个世界谱成乐章。其实,乐观不会让坎坷成为坦途,只是默默为你我加油助力。当生活的挫折变成了“小鼓舞”“大收获”,乐观精神才具有价值。 人生应该是一段“欢乐颂”。随着城市建设的紧锣密鼓,每个人在快节奏中都容易迷失、焦虑。即便从升学到住房、从医疗到养老,压力现实存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米阳光、一捧清泉、一回畅谈、一次团聚,何尝不能为生活点燃快乐的焰火?正如余波的歌词所写,“我们是的哥,我们也会执着,我们也有属于自己那幸福的歌 ”。与其模仿他人脚步、在追逐名利的独木桥上透支生命,不如按自己的坐标乐观前行、欣赏平淡中的别样焰火。 做一事,忠一事 【人物】湖北省宜昌市急救中心调度员覃阳阳 【故事】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急救中心调度员覃阳阳接到一通急救电话,一位老人在家中晕倒,家属极为慌张。覃阳阳一边安抚对方情绪、问清地点,将急救指令发送出去,一边在等待救援时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话。188 秒,她一直指导家属为患者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直到救护车赶到。正是她沉着、冷静、专业的指导,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网友们为覃阳阳的职业素养感染,不吝称赞,“多一点这样尽职尽责的人就好了”。 【点评】 生命的脆弱或许就在倒地瞬间,生命的希望也许只是关键的 188 秒。同样坐在急救调度席上,同样手持一部关乎生死的电话,每一名调度员都应像覃阳阳那样,用准确的判断、快速的反应、耐心的指导来为生命争分夺秒。这是专业态度,也是技术素养,更是融入在普通工作岗位中的职业精神。 这样的职业精神并不罕见。此前,杭州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位协警在执勤时,突然发现路面在变形,就赶紧组织疏导交通,4 分钟后路面塌陷,精准判断让很多车辆行人免于“遭殃”;最近,在一列行驶中的列车上有人突发不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科医生金雅磊快速赶到事发车厢,蹲在过道里施救,而这不是她第一次在外救人了。从调度员到急救医生,无论是陪伴式指导还是技术型救治,过硬的专业水准创造了生命奇迹;从交通警察到消防官兵,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责任的担当和无畏的勇气让万家灯火格外明亮;从乡村教师到科研巨擘,不管是给一两个学生授课的常年坚守,还是为攻克世界级“高精尖”难题的孜孜钻研,传道、授业、解惑、求索的精神生生不息。每一个职业都是独特的存在,也正是这些“职业人”的高质量奉献,才让人们的美好生活节节提升。 何为职业精神?有人说,凡做一事,便忠于一件事,精于一件事,将全副身心集中到这件事上头,就是职业精神。的确,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精细,现代人的注意力资源日渐珍贵,那些能“择一事,爱一事,终一生”的人,不仅令人肃然起敬,而且散发出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也促使我们在本职岗位上深扎不辍、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更需要职业精神的滋养。 人生舞台不分大小,只要放大能力、强大自己,就能点亮舞台。新时代的奋斗是幸福的,它与敬业乐业息息相关,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少不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离不开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热情、追求崇高的理想。惟其如此,每个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新事业,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奋斗中续写奇迹、开创未来。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 【人物】一位捐献遗体的老人 【故事】清明将至,一位老人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老人离开人世后,家人找到了她18年前的遗体捐献公证书,并与相关医院取得联系,完成了老人反复念叨的遗愿。老人对待生命的大爱与超脱,家属的尊重与善念,相关机构的细致和人文,书写了一个圆满感人的捐献故事。《健康时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刊发了这位老人亲属的一封信,读者网友在感动之余纷纷表示,“今天就去登记捐献”“结婚前会跟爱人一起去”。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人数为104538人,与2010年的1087人相比,增长近100倍。 【老人亲属的一封信】 奶奶走得很突然,周六晚上睡着就去了,发现她不再打呼噜的时候,她微微有点发凉。虽然已经92岁高龄,但是每次身体检查结果和同龄应有的衰老程度相比,健康很多,所年做过遗体捐献的公证(也许她有预感),找出公证书,一看日期,过去整整十八年了,公证书背后的协和医学院的联系电话是否还能接通,无法确定。 既然是她最后的心愿,我们尽量实现,因为是周六,拨了公证书留的节假日手机号码,忐忑还不到两秒,有人应答了,沉稳浑厚的声音,客气地问了捐献公证书上的编号,告诉我们该如何办理接下来的手续,先请120就近找家医院太平间存放,家属处理完后事再通知他们去医院接收遗体。 按照奶奶生前的嘱咐,一切从简。第五天,约好的时间,协和医学院已派车在太平间门口等候。奶奶一如走时平静安详地睡着的样子,慈祥有爱。父亲和我随着灵车到了协和医学院,运下遗体。应答电话的那位医生接待了我们,确认身份,核对捐献书,告诉我们一年后奶奶的名字会在长青园出现。 我们拿着捐献证明和一个水晶玻璃的纪念品走出了医学院。真正深厚的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样地也无法表述在她走的当晚协和医学院的大夫接听电话那一刻我们的感激。这是圆满的句号。 奶奶离开的第二天,楼下的玉兰花开了。 【点评】 “这种留在人间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死亡并非落幕,而是生命的延续”……老人捐献遗体的故事,在很多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引发人们在表达敬意的同时也行动起来,登记无偿捐献器官。“当我离开,愿爱留下”,对老人,这是一份心愿,也是一份功德。 生命究竟有多长久?从出生的啼哭到心跳的停止,无论以年计还是以分秒算,每个人都有一个“确数”。但是,有两样东西可以让生命超越死亡:一是精神力量的传承,一是物理器官的重生。前者在价值层面让生命不息,后者在救治他人中让生命勃发。老人捐献遗体,家人完成遗愿,网友接力登记,正是在这两个层面延长了老人生命的里程。 对于这样一份大爱,我们更需呵护与珍惜。纪录片《人间世》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上海一位死者捐出遗体,北京的医院有病患急需心脏移植且配型成功,但心脏离开人体储存的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只能遗憾放弃。人体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如何畅行无阻?捐献器官的管理使用如何更加高效和公平?除了给予捐献者证书、表扬等精神抚慰以外,能否给遗体捐献者更多生前优待与关怀?回答好这些问题,让捐献的遗体和器官能更好地用以发展医学、挽救生命,是对捐献者最基本的尊重、最应有的告慰。 一位受益者曾写道:亲爱的捐献者,你给我的不仅是器官,更是希望。进一步完善捐献受理与使用机制,凝聚“让生命在阳光下延续”的共识,才能鼓励更多人一起行动,点亮希望的火种,让爱心如潮,让生命不息。 保持生活的从容 【人物】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 【点评】当计划突然遭遇变化,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还是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一段随性优美的“快闪”表演,一曲悠扬婉转的《我的祖国》,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存在。 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品,可以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也可以让人们从当下的烦恼中暂时跳脱。不过,于很多人而言,上海城市乐团演奏者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不只在于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还在于他们处身焦虑时依然葆有的那份从容豁达。面对眼前的难题,没有心浮气躁,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己之力,为自己和他人纾解烦恼、排遣压力,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的确显得难能可贵。而反观生活中那些或因小小龃龉,或因暂时不顺,就失去耐心,动辄“路怒”“网怒”的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能逃离坏情绪的泥沼,又如何能为身边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气候”? 其实,由小观大,那些在小事小情中涵养的耐心、豁达,在遇到真正的考验、挑战时, 也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生活有杨柳依依,也不乏雨雪霏霏。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段困顿的经历、难熬的时光。在那些等待的日子里,在那些不如意的境遇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笃定从容的步伐,才能积蓄不断前行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事,在于把心交给群众 【人物】 “牧区书记”李志龙 【故事】 从2001年进藏当兵、考学再到进入公务员队伍,李志龙在西藏已经待了十几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担任党委书记3年多来,他走遍全乡742户牧民家,形成5大本调研报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先后在全乡发展起具有当地特色的、牧民能干会干的脱贫增收项目15个,使全乡贫困人口从1023人减少到714人。2018年又有数百人实现脱贫。李志龙还在牧区推动文明生活落地,新建村民文化广场,完成道路硬化、种草绿化、太阳能灯亮化等项目,磁石乡成为阿里地区首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在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走一步喘一口的“生命禁区”,李志龙成了牧民心里的“自家人”。 【点评】 刚听说李志龙要到磁石乡工作,家人担心他身体,朋友觉得他“傻”。李志龙却说,“我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是天职”。不畏艰苦,到最偏远的地区工作,不是傻不傻、值不值的问题,而是作为“军人”的使命、身为党员的责任,“干部是党的干部,如果都不去,谁来做好党的事业呢?” 对军人出身的李志龙而言,听从党的召唤,投身脱贫攻坚,是在践行另一种天职——为群众办实事。他说,“如果生命就是燃烧的过程,我愿燃烧在最基层、燃烧在扶贫的第一线”。在海拔高、资源少的磁石乡,致富不易,的确需要一种“燃烧精神”。即便脱下了军装,也不会褪去军人本色,与贫穷战斗,李志龙冲锋在前。刚一到任,他就马不停蹄挨家挨户做调研,走遍了全乡。生态环保、旅游开发、脱贫攻坚……一个个想法落地,乡村换了新颜,群众鼓了钱包,在这个“毛头小伙”的带领下,一个“新磁石”破土长成。 从“想做”到“做成”,需要的是一股子韧劲,而背后都是爱与付出。唯有爱得深沉,才能干得扎实,才会俯下身去做调研、抬起头来想发展。“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里的牧民群众。”因为这份爱,李志龙在资源相对贫乏的磁石乡,想出致富好法子;也是因为爱,曾经同为军人的河北滦平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扎根农村,带领群众将“一穷二乱人心散”的穷山沟,建成了青山绿水的小城镇;还是因为爱,青海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克素尔村党支部书记铁建国,1973年退伍返乡,带领乡亲们发展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年年增长……只要满心倾注,没有什么穷根拔不掉、没有什么困难攻不克。 军民鱼水情,党群一家亲。作为曾经的人民子弟兵,李志龙的内心信条纯粹得就像那一抹军绿,“将心交给群众,群众就觉得你是自家人”。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基层需要更多像李志龙一样的干部,敢于担当、善作善为,以一颗为民谋幸福的拳拳之心,带领群众奔小康。 有乐趣的日子会发光 【人物】 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 【故事】 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画起了学生公寓的黑板报。吴阿姨没有学过画画,却从13岁开始,就包办了从小学到高中班里的板报。来到南大以后,从粉笔画到水彩画,也是凭“兴趣”慢慢摸索出来的,长城、南大校门、落花大道等多幅板报画作广受好评。有人问她,画画是否能带来额外收入,她笑笑摇着头回答:“保洁是一种生计,为了生存必须要去做。画画是一种生活,心里快乐,也就乐于去做。” 【点评】 保洁员画起了黑板报,如此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为什么能引人关注、让人感动?因为画作很美,更因为吴阿姨对兴趣“念念不忘”。 生活不止眼前的生计,还有审美与乐趣。做保洁员7年的吴阿姨,每天穿梭在公寓的楼道之间,让学生住得舒适干净,这是职责所系。忙碌之余,拿出时间画一幅黑板报,甚至站6个小时来创作一些作品,内心也总是快乐的。她说,“一画起来,就忘记了累”。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如同庄子“曳尾于涂中”、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样,在繁忙现实里得以保存自我,不以“心为形役”,而是追求充实内心、愉悦精神,何其珍贵。 生活不易,但有乐趣的日子会发光,每天都充满创意与惊喜。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位扫地大爷,手握高压水枪冲刷地面的灰尘,留下白色纹路,从高处看去,竟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大字,每一笔都别具一格;山西太谷70岁老人石够生,热爱木艺,也爱惜当地的鼓楼,用一次性筷子制作了“太谷鼓楼”模型,令人惊艳;沈阳一所大学的保洁工王世金,虽然视力不好、听觉也不灵敏,但带着助听器坚持练舞6年,跳出的“太空步”不曾辜负每一个日与夜……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而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点燃激情,释放出生命中精彩的烟花。 有人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如果想要绽放光彩,到哪儿都有舞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大小,都能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内心的快乐,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那份快乐。如此,生活的空气中就能洋溢着欢乐,而为生活添彩、为生命增辉的一笔一画,都能交织成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国家需要,就是使命 【人物】 “火药王”王泽山 【故事】 有人问王泽山,1996年时你就已经61岁了,两次摘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似乎可以功成身退了,为什么还一直坚持科学研究?王泽山说,国家交给你的事,你就要做好,这就是使命。火炸药不仅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工作必须做好,否则没脸见人。经过20多年的潜心钻研,他再度攻克世界性科研难题,在81岁那年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一等奖的领奖台,成就了一段传奇。荣誉等身,王泽山却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除了能做火炸药研究,别的都不擅长”,一天不搞科研,一天不思考,一天不工作,就感觉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以身相许”火炸药,使命和热爱是他最大的动力。 【点评】 火炸药是一门研究“热”的学问,可这个专业本身是个“冷门”——基础、枯燥,甚至危险,要坐冷板凳,很多人说搞火炸药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王泽山则认为,专业无所谓冷热,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总能摸索出点东西来。 这条冷板凳,王泽山一坐就是60多年。他经常要在极端条件下到户外做实验,在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靶场,室外温度经常达到零下30摄氏度,年轻人都吃不消,数据采集仪器也常有故障,80多岁的王泽山却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来还要核对验证数据。他开玩笑说,“就是因为自己天生低温感,所以才发明低温感含能材料”。 成功的秘诀在于,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由于入神思考,他案头的咖啡经常是热了一遍又一遍,进错楼、跑错房间、错乘火车铺位的事也经常发生。他说:“我头脑闲不下来,吃饭、走路、睡觉想的都是火炸药领域的问题,我享受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状态,正是“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生动注脚。 从突破“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到冲击“低温度感度技术”,再到成功解决“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难题,王泽山不仅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深厚的学术造诣,更有着对科研工作的朴实热爱和矢志报国的使命担当。长期以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他们当中,有和死神赛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有“深潜”30年、被误认为是“不孝子”的黄旭华;还有开启中国“深地时代”的黄大年;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中国天眼”的南仁东……没有许党许国的担当,没有报党报国的信念,也就不会有伟大事业的千帆竞发。 王泽山常说的一句话是,“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解决的问题,模仿做得再好,也只能比别人做得稍微好一点”。把热爱注入科研事业,让使命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树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点燃生命的光 【人物】 守护弃婴的“妈妈”徐朴 【故事】 徐朴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母亲”,而那些她怀抱里的孩子,大多是因患有严重脑瘫、脑积水、先天无肛、唐氏综合征等疾病而被遗弃的婴儿。40岁时,她辞去了无线通信领域某知名外企研发总监的职位,和朋友一起创办公益组织“朴质公益”,致力于弃婴生存状态的改善。他们给这些孩子筹措手术费用、四处联系医院、找医生,也把孩子抱在怀里,一遍遍亲吻和安抚,减轻孩子的病痛。有人如此评价做了十几年公益的徐朴:“她做了母亲乘以一百倍的工作,也有着母亲乘以一百倍的力量。” 【点评】 作为母亲,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伟大力量,去护佑自己的孩子。因为母亲的身份,而让这份母爱无限放大,“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连那些并非亲生的婴儿,都如同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就是为弃婴们寻找生存尊严、传递生命温度的徐朴,一个被称为“一百次成为母亲”的母亲。 在徐朴身上,有三股力量,凝聚成把孩子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合力。一个是专业,看护身患疾病的孩子,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绝不仅仅止于“做好事”。另一个是情绪,心疼但不流泪、心酸但能坚忍,起码在孩子面前都是笑脸与阳光,这是追求“快乐”,而非消费悲苦。还有一个则是团队,众人拾柴火焰高,徐朴带动丈夫、身边人一起参与,虽然一个运营了两年多的养护点被关闭了,但孩子们让他们的生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会也不能停下来。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一股力量,一股看得见、摸得到的成长力量。一个严重唇腭裂的男孩,刚开始,“鼻子和嘴巴都连在一起”,经过养护和手术,犹如“再造了一个生命”。有些孩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笑得自然了,有些孩子“从胳膊细得不敢碰到白白胖胖的”,有些孩子则进入收养家庭开始了全新生活……他们的改变与成长,也是一种力量,还有什么比让这些孩子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有活力,更能照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呢? 不忍他人孤苦无助,所以要笃定相帮;不忍他人遭受白眼,所以营建一个温暖的港湾;不忍他人被贴上“活不长”的标签,所以没有办法也要想办法给出温暖怀抱。这样的不忍之中,有一种人性之善、人性之美。徐朴把自己给了孩子们,老师李芳用身体给学生挡车,台风“山竹”来袭时那些逆风而行的救援者……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用自觉行动、无声付出,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他们,点燃生命的光,也必将照亮这个世界。 “你退后,让我来” 【人物】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 【故事】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形成了大小不等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人畜触雷的情况时有发生。2015年11月,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正式开始。历时3年,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对中越边境云南段57.6平方公里的雷区进行彻底排除,并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对24.1平方公里的雷区实施永久封围。每一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结束后,数十名扫雷官兵都当着当地政府代表和老百姓的面,手牵手蹚过雷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点评】 “雷区!禁止入内!”在中越边境云南段,这样醒目的标志随处可见,目的就是防止附近村民误入而被炸伤。这些“无人区”,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死亡地带”。 这些“死亡地带”,是一群平均年龄23岁的扫雷官兵们的主战场。各种爆炸物繁多、密度大、性能不稳定,作业危险性非常大……扫雷装备达50公斤、山坡陡峭处近60度,“负重”的战士们时时刻刻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扫雷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西瓜你们先吃,我把这片雷区搜排完”,这是程俊辉烈士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时年22岁;“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勇士的果敢,27岁的他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面对最残酷最严峻的考验,他们身上流着最热的血。明明是最危险的战场,“让我去”“有我在”“看我的”“跟我上”成了官兵们的口头禅。这些年轻战士中,有很多都是主动请战而来,他们在生死一线之间,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把边境雷区清理干净,不再让村里的老乡们受到伤害。 江河百折不改其东,走向雷场的战士们义无反顾。扫雷是一场特殊的战斗,这群年轻的战士们用生命与青春和危险较量,靠的是九死不悔的刚强意志,靠的是誓死捍卫人民安全的赤子心愿,靠的是守卫和平、守护家国的坚贞信念。3年来,云南扫雷大队扫除雷区90块,搜排地雷及各类爆炸物近20万枚。当他们手牵手“横扫”雷场时,留给当地的不只是一片新生土地,更是一声承诺、一份安全、一种护佑。 扫雷官兵们踩的是“鬼门关”,走的是“阴阳道”,跳的是“刀尖舞”,使的是“绣花针”,而留下的是“吉祥地”,打开的是“发展路”。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会如之前被清除过的雷区一样,种上茶树,成为牛羊徜徉之地,偏僻的边境村寨也将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平与安宁,终将成为这群战士们最耀眼的勋章。 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人物】 三江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修生李雨晗 【事件】 从小喜爱动物的北京大学女生李雨晗,毕业时获得了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硕士录取资格。然而,她却选择了去三江源从事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了三江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研修生。置身保护现场,她和当地牧民一起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积极组织自然体验活动,并致力于解决人兽冲突问题。基于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思考,李雨晗被评为2017年“罗德学者”,将于明年前往牛津大学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并准备学成归国后继续从事动物保护工作。 【点评】 什么是最好的选择?救助受伤的秃鹫,观测觅食的雪豹,饿了捡拾牛粪生火做饭,累了躺进帐篷和衣而眠……这是李雨晗的选择,让爱好变成事业,让幸福触手可及。 选择是一时的人生,但人生是永恒的选择。关键是,为了什么去一往无前,如何才能锲而不舍。有人因为家国情怀,毅然放弃了海外的功名成就,科技报国、死而后已,他是“大地之子”黄大年;有人因为心中有责,在别人阖家团圆时,默默地守护安宁,他有个名字叫“人民警察”;有人因为淡然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让破损的文物绽放历史之美,他们是文物修复师……的确,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了不起的成就,更因为了不起的选择;因为遵从了内心,更因为捍卫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梦想。 在新时代,年轻人更应思考人生的这道“选择题”。近日,“佛系青年”成为热词,表面的豁达或是“随和”背后,折射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气质。当理想的丰满遭遇现实的骨感,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在阻挡奔向未来的路,前进还是后退,有时候容不下犹豫。即便暂时还看不透得失,但应知只有坚持才能拥有;虽然一时还找不准方向,但只抱怨而不尝试,终究是“雾里看花”;尽管短期还难达到目标,但是不做,连半点可能也不会有。如此看,李雨晗的选择也并非惊人,只是走下去,让自己脚下的路生根而已。 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每个人都是一种色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只要立足当下、紧跟时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就能“叩石垦壤,挖山不止”,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疆域。 冷饮为何没有流失 【人物】 守护“爱心冰柜”的市民 【事件】 近日,在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上,出现了一台引人注目的“爱心冰柜”。冰柜里冷饮、冰棍、西瓜等一应俱全,还附有提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外卖小哥可免费取用。冰柜无人值守,取用全凭自觉。据报道,两位刚运动过的少年,打开矿泉水才发现是给特定对象的,赶紧留下零钱;一位女士刚拿起冰棍,发现自己不符合职业要求,又果断放回去;附近的阿姨专门赶来帮忙整理冰柜;一位路过的大爷甚至从自己买的苹果中挑了个大的放进去……炎炎烈日下,冰柜里的冷饮不仅没有“意外流失”,东西反而还增多了。 【点评】 与人为善者,人亦与之善。炎炎夏日,劳动者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挥汗如雨,而善良的市民则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遮阴挡雨。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一来一回之间,奏出都市生活中让人感动的和谐交响曲。 爱心会传递,善良能“保鲜”。在“爱心冰柜”多出来的东西中,还有一封特殊的信。一位小朋友被“爱心冰柜”和路人的善行感动,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偷偷放在冰柜里。 原来,他的爸爸就是一位快递员。“谢谢给爸爸送水的叔叔阿姨,是你们让这个夏天变得更加温暖。希望叔叔阿姨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善良的种子手手相递,在一颗幼小的心灵中破土生根、向阳花开。如果说社会是最好的课堂,那么“善”与“爱”的行动,就应该是人生的第一堂课,既能给孩子“扣好第一颗扣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人生需要目标感 【人物】 海军陆战队退伍女兵宋玺 【故事】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并斩获2枚金牌,大四时携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最近,一位名叫宋玺的退伍女兵火了。在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这令许多网友赞叹:“活出了中国年轻人应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90后”。 【点评】 “上北大、拿冠军、打海盗”,每个想法都犹如一粒种子,先埋到心底,再悉心浇灌,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来。对宋玺来说,其中有挥汗如雨的拼搏,有摸爬滚打的坚毅,更有跋山涉水中始终坚定的方向目标。人生需要目标感,拔节生长向晴空。 每个人都有成长坐标,但方向由自己定义。以个人青春为例,有的人走捷径、抄近路,往往是拔苗助长,不免“跑偏”;有的人踟蹰不前、徘徊不定,小心这个、害怕那个,留下“老大徒伤悲”的嗟叹,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像宋玺一样,想到并且做到,这种精神和执行力值得学习。 有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好,在于向往目标的力量,应当使征途的每一瞬间都具有崇高的目的。然而,信息爆炸时代,目标感如同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尤其难能可贵。现代人越是被碎片信息包裹,越容易获取所谓的资讯、干货,也越有可能忘记整理思绪、消化吸收。正因如此,明确目标、认知目标并建立目标,不仅变得异常重要,而且有助于让行动更有指向性。“如果你有目标,全世界都是你的资源”,如何在浮躁与喧哗中提升目标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那些目标感强,能清晰、生动地描绘目标的人,在管理学中被称为“意义塑造师”。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赋予生活以意义、赋予发展以意义、赋予美好以意义、赋予未来以意义。只有精准聚焦、靶向瞄准,才能真正明白奋斗的朝向、前进的目的,也才能在破除障碍时坚强勇毅、战胜困难时一往无前、穿破黑暗时坚定信心。如此,我们何愁不能向着天空拔节生长?何患不能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劈波斩浪? 始于强度,成于高度 【人物】 “强度人”赵峻峰 【故事】 在上海浦东祝桥镇巨大的试验厂房里,停放着一架专供测试用的大飞机。在保证飞机结构安全的强度试验团队眼里,这架编号10001的验证飞机接受的每一次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的考验,重要性都不亚于一次首飞。作为C919飞机副主任设计师,赵峻峰每天穿梭在厂房的地轨间,小到增压舱气密试验时一个个堵孔是否安装到位,大到前期试验时机体配平是否精确,都要逐一把关。他还常常在中午休息时,独自驾驶升降车,或复查蒙皮开孔是否满足要求,或趴在机翼上检查胶皮带的位置是否正常。 【点评】 材料是航空工业的基础,航空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性能和强大的承载能力。国产大飞机C919要锻造出强壮的“筋骨”,除了依靠坚实的航空材料,更离不开耐压力、抗疲劳、精益求精的强度试验团队,赵峻峰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强度人”。 共产党人都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以赵峻峰为代表的C919强度试验“兄弟团”,为了铸就中国大飞机的“钢铁脊梁”,把自己炼成了“特殊材料”。13000多个测试点,静强度、动强度、疲劳试验、鸟撞试验……他们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答案,从肉眼无法分辨的变化里做分析,让每个试验结果、每项工艺反馈、每处设计更改都得到执行和落实。大到整架飞机,小到一个钉子,“在家里坐着也会想着怎么解决技术难题”,赵峻峰不仅在一项接一项的试验中体现着“强度人”的韧劲,更在认真踏实的工作中彰显出共产党员的本色。 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孔繁森高原跋涉8万多公里,苦思发展良策;杨善洲扎根大山20年,造福一方百姓;钟扬收集4000多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基因宝藏……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无不把“讲认真”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作为一种品质来坚守、作为一种作风来传承。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赵峻峰常说,“选择了民机事业,就意味着一辈子的投入”“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整个系统就会做好”。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工作中严字当头、实字打底,是“讲认真”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每个人都坚持“认真”二字,就一定能在点滴努力中汇聚起推动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 “把危险留给自己” 【人物】 “男神潜水员”官东 【故事】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左右,“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翻沉。6月2日,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队员官东主动请缨参加救援,作为第一批潜水救援力量投入战斗,多次潜水并从沉船中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为救出第二名幸存者,他让出带面罩的潜水装备,自己险被急流冲走,浮出水面后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因为救人壮举,官东被记一等功,并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和“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去年,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毕业的官东,主动申请回到海军工程大学“抗洪抢险英雄潜水分队”工作,继续在潜水岗位上发光发热。 【点评】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中,官东凭借出色潜水技术和勇毅精神品质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把希望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真正男子汉”“男神潜水员”。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那张官东在救援结束后行军礼的照片。他举起右手行军礼,浑浊江浪衬托下,尤显脸庞俊朗、目光坚毅。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在那一刻完成了打动人心的定格。 人们夸官东帅,不仅帅在面庞,更帅在精神。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这句刻在老百姓心中的话,真实反映了以官东为代表的中国军人的血性气概。从地震灾区到事故一线,从营救群众到排除险情,人民子弟兵总是冲锋在第一线,急人民群众所急,解人民群众所需,从不缺席,从不退缩。为什么子弟兵总是被称作“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老百姓眼里军民鱼水一家亲?答案就书写在官东奋不顾身跳入江水的身影里。大浪淘沙、时光如梭,中国军人的英勇品质和人民情怀永不变色。 铸忠诚以保民安,执干戈以卫社稷。和平年代散尽战火硝烟,没有了舍身炸碉堡、忘死堵枪眼这样的生死时刻,但跨越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风险和艰难构成的“娄山关”“腊子口”,依然需要激扬受命忘难、临阵忘惧、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不变本色、不改初衷!”官东的铮铮誓言,向世人传递出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风采。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人民子弟兵的崇高追求和强大能量,我们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一定可以扬得胜之旗、结必胜之果。 “闲事”莫嫌弃 【人物】 “爱管闲事”的市民 【故事】 最近,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前晋祠村的王建军受到司法部的嘉奖。作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建军在八年间参与调解纠纷达300余起,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他说:“我啊,就是‘爱管闲事’,没想到管着管着就成了人民调解员。”不止于王建军,在厦门同安的特房银溪春墅小区里,也有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70岁的葛红旗。本着为小区一草一木负责的初衷,葛红旗成了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像他们这样,“爱管闲事”的市民不少,积极发光发热推动社会的进步。 【点评】 传统观念里,“管闲事,落不是”,如果干涉别人的事,难免会遭非议。现实中,有许多“闲事”倒是值得管一管,像王建军和葛红旗就做得风风火火,老百姓也满心感佩。为何?因为“闲事”不闲,里面有大讲究。 “闲事”中有百姓福祉,很多都是与每个人相关的公共事务。坑坑洼洼的村口道路,年久失修的小区路灯,无人问津的垃圾投放……在许多人潜意识里与己无关,事实上却关乎切身利益。如果你不做、我不管,人人袖手旁观“搭便车”,公共生活如何走出“公地悲剧”、走向和谐美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闲事”有助于百姓福祉,我们就该理直气壮地管,并以此为荣。 管“闲事”也见证美德与担当。把大家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别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是一种道德上的博爱,更是一种生活上的必需。火场救人、共抓小偷,帮邻居通下水道、替老人扛袋面,协调各类纠纷、疏导邻里矛盾,美德就在这样不起眼的小事之中,公共责任就藏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面对他人之急、公共之需,因为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所以社会才有了几多暖意和明媚,所以才成全了我们的公民担当和道义自觉。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春天,一粒种子长不出无边林海。人人都爱管“闲事”,社会面貌才会大不同。 扶志有志易成事 【人物】 “乡村主播”李宏波 【故事】 菜地沟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李阳镇,地处太行山深处,此前一直是贫困村,全村人口154人,常住人口仅40人。2015年,在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的李宏波来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志路。李宏波在村里办了一个“菜地沟乡村之声”广播台,有“菜地沟新闻”“第一书记讲党课”“扶贫政策宣讲”“戏曲节目”等节目,还自费给村民买收听设备。通过广播,李宏波让村里人多了一个理解政策、了解世界的窗口。2016年12月,菜地沟村实现了整体摘帽脱贫,扶贫扶志让村子有了“精气神”。 【点评】 村里的大喇叭有啥用?以前不出声,现在热闹起来了,真就和脱贫致富有关系了?真别说,大喇叭的确藏着“致富经”。 大喇叭的“致富经”,与打开眼界、扶贫扶志息息相关。扶贫需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可是“扶志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需要实际的工作干出来”。怎么干?播音出身的李宏波想到了办“菜地沟乡村之声”广播台,村里的大喇叭播起了新节目:方言版的扶贫政策、村民喜爱的戏曲、本地新闻…… 大喇叭响了,变化就有了。大家了解的政策更多了,对外面的世界也更熟悉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自力更生’的话每天都讲,慢慢有了追赶的心态”。广播里还有脱贫户的典型故事,在全村公开表扬,大家讨论着、羡慕着,时间一长,奋起直追,脱贫致富攒够了一股子劲儿。可以说,扶贫扶志是个“技术活”。 扶贫扶志也是个“磨人活”。种牛项目有了、大棚项目有了,怎么让村民参与进来、告别等靠要,成了关键。“扶贫政策喂到嘴边,但不张口还是没办法”。李宏波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拉家常,“聊天的过程,也是加油打气的过程”。有个老乡天天在家“喝大酒”,在李宏波三番五次劝说下买了牛,并到养牛合作社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不怕磨破嘴皮子、就怕懒汉不挪窝,项目再好也需要把老乡们发动起来,让村里人知道,“我要自己发力、自己挣钱”。 驻村书记是村民的带头人、贴心人,但不能啥事都大包大揽。李宏波说,“扶志难,但扶起志后事不难。全村有了精气神,干啥都有劲。”这股精气神,是驻村书记们干事的底气,更是村子长久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场壮丽的探险 【人物】 心系强军的科研先锋马伟明 【故事】 马伟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几十年来,他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他带领的团队,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使我军舰艇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推动我国全电化舰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10年来,马伟明团队先后培养了40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牢记使命、矢志强军,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点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在马伟明看来,创新是一场“壮丽的探险”,惟有以“豁出去”的精神奋勇前行,才能率先抵达顶峰。 一个真正的探险者,总有一股拼命的劲头。有人统计,工作起来“不要命”的马伟明,每年相当于完成了2.5个人的工作量。他41岁时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有人劝他,既已功成名就,不必再那么拼。他却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发现新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离不开这种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拼劲儿。这种精神源自对事业的执著、对责任的担当、对岗位的热爱,就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矢志创新的探险者,词典里绝没有妥协二字。当年,马伟明准备攻关电磁发射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有人质疑“是不是疯了”。但他认定,中国需要这项技术,困难再大也要干。不服输的马伟明,带领团队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取得全面突破,研发的多型装备和技术属国际首创。可见,目标愈高远,愈能激扬奋斗精神;创新愈艰辛,愈能彰显英雄本色。只有敢于挥洒“闯”的汗水、播下“创”的种子,才能激活创新的动能、书写创造的史诗。 在打造“国之重器”的国防科技领域,像马伟明这样的“探险者”并非个例。“一生为国铸核盾”的“核司令”程开甲,倾情“北斗”的“牧星人”谭述森,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的“歼—10之父”宋文骢……他们胸怀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沸腾的血,忘我工作、砥砺奋进,将一项项高端科技成果推向世界前沿。 科技强国、科技兴军,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需要更多心怀大义的“探险者”,秉承先辈们“计利当计天下利”的精神风骨,投身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托举起强国强军的宏伟梦想。 “跑腿书记”为何让人流泪 【人物】 “跑腿书记”卓彦庆 【故事】 卓彦庆是浙江龙游石佛乡大力山村原村支书。他被群众选为村支书24年,花了18年时间在崇山峻岭间凿出29公里机耕路。从修家用电器、协议分户、办残疾证、取养老金,到为山顶的大力山小学买菜、雨天检查进村道路、加固电线杆,为了办好这些涉及群众生活、日常村务的事,他先后骑坏了4辆摩托车,总行程超25万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腿书记”。5月14日,卓彦庆突发脑溢血昏迷入院,抢救无效离世。大力山村村民夹道十里相送,近万群众为之流泪。 【点评】 “平时大家看到他心里就踏实,如今他不在了,我们都感觉顶梁柱倒了。”村民们视卓彦庆为“顶梁柱”,足以照见他的一腔为民情怀。“跑腿书记”何以让万人流泪? 最能击中人心的莫过“跑腿”精神。只要群众有所呼、有所盼,无论大事小事,从不拖拖拉拉、推诿扯皮,从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而是亲力亲为、鞠躬尽瘁。 “跑腿书记”的25万多公里,不仅连接着山上与山下,更承载着“初心”与“民心”。在卓彦庆看来,有利于群众的事,他就坚决跑、加油跑、一刻不停地跑,跑向群众、跑近群众、跑进群众,跑出了数不清的实事和好事。这让人想起了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俯首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更应珍视这份精神。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为民服务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踏踏实实、苦干实干,给群众“跑腿”越多,群众的认可也就越多。卓彦庆不只是“跑”一时一地,而是一直“在路上”。只有心里装着村民,才能如此干劲十足、如此无怨无悔。而群众的洒泪相送也启示更多党员干部,唯有苦干,才能为老百姓谋得福祉;唯有实干,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答卷。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是一粒种子,就要埋进深厚的土地;是一面旗帜,就要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只有以实际行动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才能把丰碑树立在人心之中、历史之中。 精神航标永不沉没 【人物】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黄群等同志 【故事】 2018年8月20日,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大连,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关头,时任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的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 【点评】 巨浪席卷,12名同志奋不顾身、毫不犹豫、一往无前地冲向码头,去加固试验平台缆绳。平日里5分钟的路程,在生死攸关时刻,丈量出一个英雄群体的精神高度。台风和巨浪面前,黄群等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黄群妻子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在大连工作的480多天里,他一共使用了5个笔记本,其中有3本都快记满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一生。”这是黄群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也成为他生命最后5天的写照:8月16日,在办公室通宵值班,巡查码头;19日,在办公室通宵值班,实时掌握试验平台动态;20日清早,赶到码头检查,要求保障人员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后来每隔5分钟就会询问一次……黄群的敬业与奉献跃然纸上,他和同事宋月才、姜开斌一起,以冲锋的姿态倒在了岗位上。他们不图名、不图利,舍小家、顾大家,把满腔热血全部倾注到舰船事业中,用生命托举的科研平台凝聚了几代造船人的心血,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斯人已逝,精神传承。我们不会忘记“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东西”的材料学家闵乃本、“让世界提到高铁就想到中国”的院士王梦恕、“要在速度没慢下来时,把棒子交给下一代”的物理冶金学家周尧和、“隐姓埋名二十载大漠深处写忠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这些在一线孜孜求索、忘我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祖国大地上才得以矗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优秀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伟大的人,我们的事业前进更需要这样伟大的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哪项事业不因奋斗和耕耘而更显伟大,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奋斗者、耕耘者。巨浪袭向码头的一刻,英雄们的壮举被定格,但是他们的精神必将成为永不沉没的航标。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beikao/62830.html
用户评论
哎,看着这 34 个热门人物,感觉高考那段时真是压力山大,现在想起来也感慨万千。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用上这个清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0 年的作文题热点还真是挺强的,希望能借鉴一下这些人物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份清单感觉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远远不够,好多人物我不了解啊,得多看书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真的是个宝藏清单啊!我高中老师曾经说过,把时事热点与个人见解结合的就是一篇好作文。收藏起来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建议高考语文考试可以多加入一些这样的人物素材,能更贴近时代潮流,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哎哟,这么多的人物啊!真的难选哪一个作为作文的素材了,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意思。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夹越来越热闹啦!期待年底高考的时候好好利用这份清单!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34个人物确实很值得关注和学习,他们的经历、思想都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但希望考试不要考察太过于深奥的内容,学生们承受压力已经很大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这些人物对我来说有些陌生,可能需要再花费一些时间去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清单 curated 得真不错,简直是高考作文的攻略啊!希望我的作文能写得像这份清单里的人物一样精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34个热点人物都值得学习和思考,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遇到什么挑战,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可能比较难预测了,希望我能找到合适的素材和灵感,写出一篇满分作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清单真是太实用了,希望能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高考加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人物的经历都非常传奇,感觉很有动力去奋斗!要学好每个人的优势,做一个优秀的人。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清单太棒了!希望我能把这些人物的闪光点融入到我的作文中,让 examiner 更加印象深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很多人物我并不熟悉,但总觉得收集并了解这些热点人物能够扩展视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状。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了34个人物,感觉很多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人感到无比感动和自豪!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清单真是太棒了!希望高考作文的题目能结合这些人物素材,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