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术史视角下的书法艺术:书法的美术与艺术价值,收藏必备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探索美术史视角下的书法艺术:书法的美术与艺术价值,收藏必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薛永年,男,1941年11月生于北京。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书画碑刻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史视角下的书法
我从艺术史的角度谈谈我对书法的看法。我就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不同,与中国绘画的创作与欣赏、理论与批评的不同,谈一些简单的看法。
书法艺术载入艺术史
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有米芾所说的书画史,但没有美术史的题材。艺术史是随着西学东渐而兴起的一门现代学科。 1912年,它被纳入政府文件《师范学校课程标准》,成为学校课程。
西方艺术史由来已久。 18世纪的温克尔曼写了《古代艺术史》,但大体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四大类。民国初年,外国人撰写的中国美术史,有欧洲波西尔的《中国美术》和日本大村西也的《中国美术史》,仅属于这四类,并不包括书法。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写《中国美术史》。比如德国留学归来的滕古,写的是《中国美术小史》。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史的书写受到苏联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两本官方中国艺术史(《李渔》和《颜立川》)均不包括书法。
但中国第一个艺术史系——,即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系,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艺术史本科课程中教授书法和古典书法理论,实习学习也包括碑林。改革开放后的研究生导师张安之也十分重视书法。因此,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新时代出版的第一本书《中国美术简史》就收录了书法部分,随后王伯民、王潮文的中国美术史大部头也收录了书法部分。王伯民书的书法部分的作者主要是浙江美术学院第一批书法研究生。超文书书法部分的参与者主要是美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实力,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美术学院的力量。医院的力量。
书法被纳入美术史始于民国时期。第一个将书法写入中国艺术史的人是郑昌的《中国美术史》(1935年)。一些艺术史学家认识到书法是艺术的一个类别,并在艺术史中纳入了章节。然而他们是从理论的角度、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书法的。美学家、艺术史家邓一哲和美学家宗白华是先驱。前《书法之欣赏》出版于1937年,1962年出版的《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被纳入新时代。《美学散步》,影响深远。
为什么书法是一门艺术?
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对象。这是书写汉字的艺术。它以文字为基础,但超越了表意文字或声音的象征功能。它不仅反映了客观世界、宇宙、自然和万物的基本规律,而且表达了作家的个性和情感。
邓一哲说,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美术,而且是一种纯粹的美术……美术无非两种:一种是工艺美术,也叫装饰艺术,一种是工艺美术,也叫装饰艺术。纯粹的艺术,是一切精神的自由表达。艺术之术亦如书法,正如杨雄所说:“书法是心之画”。
宗白华表示,中国书法不仅是表达观念的符号,更是表达生活的单位。书法家用汉字的结构来表达物体的结构和充满活力的动作……书法家的内心情感也可以用中国书法来表达,就像诗歌、音乐、舞蹈一样。其他民族的文字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薛永年行书以古为弟子卷
书法不仅表达内心世界,也反映外部世界的本质。反映外部世界有三个要素:一是生命状态。古代书法理论《笔阵图》侧重于筋、骨、肉。钟繇曰:“凡见诸书法,宜画之为象。” 』 第二是动作的节奏。《笔阵图》说:“心中有怨,字字如其形,此乃绝妙创作,书法完整。” 』 《笔阵图》 在这个时代,象形文字不再被使用,接近象形文字的古代篆书也很少被使用。大量被符号化的汉字很难表现出自己的形体。这里说的是每个图像都有自己的形状。基点画应该像一个运动变化的客观物体。据说“如云阵横亘千里,却又若隐若现”。
点如峰石落,瞌睡如崩。”第三是宇宙规律。《孙国亭《书谱》中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情动则言,取风骚之意;阳舒,阴悲,是天地之心。”大意是:书法家写书法,是因为受情感的驱使,不能停下来。这也像抒情文学的创作《诗经 · 国风》和《楚辞 · 离骚》“能抒其情,抒其悲喜”,这是一方面,虽然是艺术。书法并不模拟物体或世间万物,它反映的是宇宙的本质规律,即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最根本的规律反映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或规律。这个客观世界在古代被称为“道”。
蔡邕《九势》中说:“户数源于自然。自然成立,则阴阳生;阴阳生,则形势出现。” 』 书法的起源及其基本规律是从宇宙的对立统一来解释的。张怀观道:“书为符,可望合乎道。” “领悟其根本原理,与道无异。” “虽然它们相互冲突,但却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书法艺术的根本规律与宇宙的生成和变化规律没有什么不同。
书法方面
书法的情感表达
杨雄说:“书亦是心画。” 』
韩愈说:“张旭善草书,不识草书,则喜怒羞,悲喜,怨思,醉闷,冤屈。”凡是动了他的心,他就必须用草书来表达。”观物,能见山川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卉,日月星辰,风雨火雷,歌舞打斗,世事变迁,或喜或惊,皆载于书中,故日出之书,变化如鬼神,变幻莫测,终生名扬后世。他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草书抒发感情,二是草书抒发对一切事物的感情。
孙国廷说:“羲之的书《乐毅》充满了情感和忧郁,书《画赞》充满了惊奇和惊奇,书《黄庭经》充满了欢乐和虚无,书《太师箴》充满了争论。”吉虎《兰亭》星吉,思异神朝,私下誓言(按手指《告誓文》),情感克制,野心惨淡。有人说,谈音乐时会笑,谈悲伤时会叹息。 』
孙国廷关于《乐毅论》 《东方画赞》 《黄庭经》表达情感的结论有点主观,很难看出来。但世间三大行书:《兰亭序》的灵雅,《祭侄文稿》的忠贞悲愤,《寒食诗帖》的苍凉。他们的表达能力非常明显。
孙国廷也说:“抒发其情感,形成其悲喜”。 “人们日常谈论的书法抒情性其实有两个方面,正如孙国廷所说:一是相对稳定的情操,二是比较容易变化的情感、心境。前者表达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审美。《书法雅言》说:“人的性格不同,性情也不同。”刘熙载也说:“圣人的书,是温暖的。”文雅,英雄书雅,怪人书雅,才子书秀。”后者“形其悲喜”,表现出特定的情感状态和情绪。汉代所崇尚的审美情感余显然是张旭和公孙的,热情奔放,孙过庭其实概括了两种内心的感受:一是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二是抒发悲喜之情。将会是一面倒的。
薛永年,行书,旧作,回忆1962年拜访潘天寿,长卷
就写作风格而言,各有千秋。邓以哲认为,书法的形式表达了书法的意境,“最美的书风是草书”。草书的变化最多,最能在行云流水、停顿变化的节奏中表达情感。书法作品的内容不仅包括书法墨汁所体现的个性和情感,还包括所写汉字的具体内容。然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书法的内容并不等于文字的内容。汉字和中国书法不是一回事。汉字出现后,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文字学。这种知识的对象是汉字的形、音、律。研究汉字的形体无疑会涉及到字体的演变,但出发点是实用性,而不是艺术表现力。
后来出现的书法学以书法艺术为中心,是研究书法风格、书法历史、书法风格、书法理论和书法技法的学科。它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实用性。
书法中的书体与文字学中的字体密切相关,但又不相同。它们既相关又不同。优秀的理论家们在字体的基础上探索书法风格,进而研究书法风格。于建武甚至认为,对书法不太了解的人也能写出动人的书法艺术作品。他说,有些书法家“虽然书法功底不深,但他们的书法仍然充满文学情操”。灌木丛很薄,但并非没有草药。放眼望去,两岸尽是珍珠。所以,我把这张纸留给了世人,作为一个游戏。”这区分了一般用作工具的汉字和已成为艺术的汉字书法。
书法文化艺术书法
有一种“艺术书法”叫“美术书法”,后来就出现了“文化书法”。书法是艺术。正如我之前所说,它是一种表现艺术,而不是具象艺术。它是一种抽象艺术,而不是具体艺术。艺术书法理论强调书法的艺术性,摆脱书写的实用性,弱化对书写的依赖,与实用相分离,弱化非艺术负担,按照艺术的要求对待书法,强调艺术创新和艺术个性。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这句话是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说的。中国从此有了文字,同时也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国书法的起源,以及中国哲学的起源,都体现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那就是“伏羲卜筮画”。文化是一个整体,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这个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抒情风格的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化的核心是哲学。
西方哲学有严格的逻辑关系,而中国哲学则注重应用和生活实践;西方哲学家力求建立庞大而严密的思想体系,而中国哲学家则最关心对身、心、生命的研究。中国哲学家的最终目标在思想上实现之后,还要回到现实生活中。
薛永年行书东坡欢喜沙扇面
书法是一门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书法发展至今,书法家的创作始终是风格的创作。能称为书法家的人,都是在汉字既定的框架内,依靠现有的点画法,发展出与时俱进的各种不同的风格。虽然古代专业的职业书法家很少,但在批评家眼中,并不是所有会写汉字的人都被认为是书法家(那些缺乏拓印、写经文的创造力的人不被认为是书法家),也不被认为是书法家。书法家。并不是所有书法家的作品都有个人特色就被认为是好书法家。评价书法,首先要看书法的好坏。所谓神、奇、能、逸,都是针对好的书法家而言的。不好的作品也写汉字,有个人特色。它们甚至被用于司法鉴定。可以作为证据,但它不具备书法艺术的美感,从来就不是艺术。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些媒体上,蹩脚的汉字变成了书法艺术品,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评论书法时,首先要分清它是书写的汉字还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这是一个书法艺术好不好、接不接受的问题。其次要区分的是较高层次的书法艺术作品。自从毛笔被硬笔取代,再被电脑取代后,能用毛笔写汉字的人日益减少。于是,出现了第一种困惑,认为用毛笔写的汉字就是艺术,会用毛笔写汉字的人就是书法家。没有艺术性,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第二种困惑也出现了,即认为写作与别人不同就意味着有艺术个性和创作。只要不一样,那就不好。它不区分风格和习惯,不区分书法家和非书法家的个人特征。什么样的书法艺术经过训练、接受、积累、领会才具有艺术美感和创造性?这是当代一些书评家的又一个误解。当代一些书法鉴定家,或者说有鉴定话语权的人,也未能摆脱这个误区。
薛永年行书旧作落款洛神赋扇
书法三性与自然功夫
审视历来被称为书法艺术的作品,大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积淀,二是时代特征,三是个人的艺术个性。时代特征主要是时代的审美心理(如崇拜纪念碑、崇尚柱子)和时代的视觉体验(如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形状、视觉张力)。自然与功夫,其实与历史积淀和艺术个性有关。
创作书法,必须熟练掌握材料,掌握不同汉字字体的结构。此外,还必须继承前人的经验,用笔、结构、构图来体现天地之心,表达审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不失书法文化,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书法的形体与气势、动与静
书法离不开书法。书法有五种: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书法文字以文字为基础,以实用为基础而丰富和美化。例如,篆书包括苗篆、鸟虫篆书等。但不同书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不仅是有形的,而且是动态的。所谓“书法气势”,就是指一种动态感。西晋魏衡《四体书势》论述了“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四种书体的美感和“异体同势”的动态感。古文有“妙儿一沉,如天降雨”、“蓦然挺立,如龙腾渊”;篆书:“如鹰跨鸟而抖,展颈胁腹,有腾云之力”;草书:“如猛兽沾酱油”。鸟跨步,决意飞翔,狡兔受惊,欲奔而未驰。”这里直接指出的气势,是一种已经诱发但尚未发动的运动趋势感。
康有为说:“书是学问的一种形式”。有形式就有力量。兵法重在形势,拳术也重在攻击。意义是一样的,如果你获得了力量,你就有很大的机会获胜。 ”他还说了《孔宙碑》“从旁边蜿蜒而去,用力地离开,好像不想回来。 』
守建武《书品》说:“探深测深,则收获万千;烟花落纸,则风华正茂。” 』
书法的气势,静中有动。静止状态蕴含着更大的动量。是一种已经开始但尚未发生的运动趋势感。就是写完之后也没有耗尽的动力。
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写在纸上,影响视觉。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具有时代艺术的特征。看成品,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分布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是静止的。从写作过程来看,是按照笔画、句子的顺序一一写出来的,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完成。
许多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完成,但一般没有书法那样严格且几乎不可改变的过程。画人物时,可以从头开始,也可以从脚开始。我无法停止写一个“大”字。中国写意画强调继承、转化、不可逆转。但一旦完成,它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吸引观众,而不是程序留下的痕迹。
此外,画家和雕塑家一般无法在没有物体的情况下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剧情就是这么情节,不描写人物的抒情作品也不例外。它们都与客观对象保持着更加直观、可见的联系。然而书法艺术并不能通过“对应物象”来表达情感和个性,而只能依靠点画法按照一定的形状、一定的书法结构和规则的运动所形成的韵律轨迹。和法规。
近年来,人们要么注重书法的空间造型,要么注重情感爆发的时间性,但实际上两者需要结合起来。篆书、隶书、楷书更注重时间,草书更注重空间。
书法与生活原型
《笔阵图》提出“各象各形”,说:“心中一怨,每一个字都是各象形像,这是绝妙的创造,书法之道就完成了。” 』 《笔阵图》时代,象形文字不再使用,接近象形文字的古代篆书也很少使用。按照“六书”组成的汉字数量巨大,已经符号化的大量汉字很难准确表示。这里说的是,每个图像都有自己的形状,《笔阵图》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经验:第一,基点绘画应该像一个正在运动、变化的客观物体。所谓“横如云千里之外,若隐若现实是有形”。一点如石从高峰坠落,凹凸如塌。”其二,每一个字乃至整篇文章都要有筋有骨有肉,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生命力。筋三要素中,骨、肉,《笔阵图》特别强调筋骨,提出:“善写者,骨多,不善写者,肉多,谓之骨多肉少”。金树,肉多骨头少的叫莫猪’这是讲生命的感觉,不是玩弄形式。
后来我看夏云的变化,老公争路的时候,看性爱的时候也是如此。
书法欣赏与写实书法评论
早期的书法评论中,比喻是常见的手法,如“萧子云的书法如林中春花,远观近处,遍地蔓延”、“魏衡的书法如插花的佳人,舞动欢笑”等。镜上”、“黄翔的书法如歌声萦绕梁间,弹琴的人‘徽’”王友军的字迹。就像谢家的孩子们一样。即使不端正,也有清爽的风格。”“陶隐居之文,如五行子弟。虽然他们还没有长大,但是他们的骨头却“跑得很快”。
在书法创作中,点画的轨迹铸就了作者的现实感受,乃至作者自身的气质和性格。虽然它没有模拟客观世界的具体形象,但它概括地概括了书法家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人们称之为书法。图像。形成形象的前提是书法家自由想象中主观感受对客观事物的依赖。但在表现过程中,感情对事物的依赖转化为对点、线运动表现力的依赖。最终传达出情感乃至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出客观世界的有序运动规律,而客观事物的原型已不复存在。中国书法创作过程的特点决定了书法欣赏的特点。欣赏书法不应仅仅停留于直觉。它必须依靠欣赏者的生活经验和心理体验,超越直觉,进入伴有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思维活动。书法批评中隐喻的运用是利用通感激发观者想象力的桥梁。熊秉明表示,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评论,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论。
书法与绘画的互动
书画互动,即书与画的异同,就是将书法融入绘画,将绘画融入书中。
最早的绘画史《历代名画记》 作者也是《法书要录》的编辑。他说:“桀有四眼,抬头看挂像。”因为鸟龟的痕迹,就确定了书法的形状……此时,书法与绘画同体而不分离。 ”又曰:“周之臣教诸侯读书六书,其三为象形,即画之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书画同名不同体。 ”又曰:“今之草书,一笔而行,气相通,行不断。因此,行首的字符通常跟随前面的字符。世人称其为一笔书法,陆谈微亦如此。一笔画是连续的,所以我知道书法和绘画所用的毛笔是一样的。他甚至说:“形必形似,形必有骨。骨形皆出于意,归于笔,故多画家善书法。”
张彦远引用颜彦之的话说:“图有三义:一是图论,即卦象;二是图识,即书法;三是图解,即绘画。”
张彦远认为,书法和绘画的相似之处在于,一是都源于象形文字,二是使用相同的笔法,三是书法和绘画都是具有承载功能的图像。书法与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绘画描绘的是事物的形象,而书法所写的文字记录的是对事物的认识。他这里所说的其实是文字,混淆了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和用书法写成的汉字。
更多古今学者认为,书法与绘画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要反映外部世界,表达内心世界,而不同之处在于具象与抽象。
石涛的说法是:“其有两端,其用为一”。 “一体”也是如此:第一,它们都是图像;第二,它们都是图像。其次,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外部世界;第三,它们都表达了内心世界。 “两端”不同:中国画要描写外在事物,而书法则表现宇宙规律和生命状态。
其具体因素在于对对象的生命和特性的把握;其抽象因素在于造型图案的符号化、风格化倾向。与客观对象相比,这种图式更加简单,有剪裁、夸张、扭曲,更加程式化和有序。这就强化了中国画传承的门槛,使中国画的创作表现为对现有节目的个性化,而个性化又丰富和发展了现有节目。这个道理我很多年前就讲过,但是德国海德堡大学的雷德侯是从《清代的篆刻》的研究开始的,然后又研究了《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在《万物》中,他做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那就是中国艺术不仅是模拟自然、用“模块”进行创作,实际上是程序意识在中国画中的功能的延伸。四是虚实空间的夸张变换。邓石如说:“稀疏的地方可以让马走动,密集的地方不能通风,以白为黑,有趣的事情就会出现。”这对金石学派的绘画产生了影响。
在更多的书画家中,书画是相通的。郑板桥的一段话:“可以画竹,卢植没有画竹,但看他的书法,却不是竹。”瘦而丰腴,飘逸挺拔,侧倾而直线,转折间断。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为什么我的竹子如此纯净、优雅?书法有钞票,但竹书却需要钞票?书法有浓淡,竹子更需要浓淡;书法有密度,竹子更需要密度。
此画赠常俊友备。尤北擅长画画,但他却用画的纽扣穿透了书本。谢还用书上的纽扣穿透了画作。我们应该互相看着对方并微笑。他又说:“山谷里写竹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萧疏对于书墨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蒋石泉说:“板桥的书法如写兰花,波澜奇秀。板桥上写的兰花如文字一般,秀叶疏花尽显秀美。 』 在审美情趣、视觉平衡、韵律与断续的安排、墨色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石涛的画法“观”与书法的“劲”相通,浩瀚、率直、纯真。不然我想问张殿老,我们如何了解剑舞者?就是要从书法、绘画、剑舞中表达情感,讲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赵孟俯“书画本同”的一个误解是“以书作画”。 《一赵子昂》《秀石疏林图》 与诗对照,似乎是用粗犷洁白的笔墨来描绘历经岁月的巨石,用古朴厚重而不斑驳的笔墨来表现霜冻。染秋林,笔势如涟漪,苍劲生动。描写幼竹,细思这首诗,就会明白,某种物象的美,与某种笔法的美相对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和绘画是有联系的。不难想象,赵石的初衷并不是将书法融入绘画,而是在绘画中强调书法意识和书法审美表现,同时保留绘画的某些特征。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象形式的创新。黄苗子等人尝试过,但方法不对。孙国廷很早就指出:“有龙、蛇、云露、龟、鹤、花卉等,乍看图真,或文古吉祥,工巧涉猎。”和书法,但他们的书法做工很差,不是楷书。”细节。 ”(指古代追求象形的艺术书法。所评书体见于唐惟序《纂五十六种书》:一龙书、四云书、八桂书、三十二指英书、三十六鹤头、三十九挂)露篆书、四十五蛇书、五十六花书)。
薛永年行书五字联
“以画要点贯书”,过去有几种:一是空间布置,如王铎的气的左右摆动的平衡,郑板桥的六一。半分书瓦砾铺成的街道,扬州八怪铭文散落;二是墨法。董其昌的淡,王文治的淡,刘墉的浓,王铎的升墨,如黄宾虹的苏墨,林散之的干墨;三是学习抽象绘画,但一些西方抽象画家参考了中国书法,如马克·马克思·托比的禅宗书法、布拉德利·沃克·汤姆林的“自由书法”、弗朗兹·克莱恩热衷于笔触和线条但又接近黑色的抽象作品。杰克逊·波洛克的《白版画》也学习了中国书法的运动方法,注重运动过程中的情境和节奏,表现出自己的直觉。
当代中国书法家用绘画将书法融入书籍,一是为了构图的张力,二是为了表现自然的情趣。把握得好、水平高的,把握比例,取得重大突破;那些单纯、缺乏教养的人,一心追求夸张的造型和新奇的空间,简化了笔触,忽视了笔触丰富的表现力。生命的特性和宇宙的规律太难辨认,其书写的内容和书法的表现,雅俗共赏。
书法欣赏##图文作者创作计划##书法##林铁##国展##学习书法如何才能有自己的风格? ##书法训练营##中国下一艘航母会有什么惊喜##我的书法作品##我的读书笔记##空军副司令员:轰20即将官宣#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cha/67950.html
用户评论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很感兴趣书法这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文章说的对,书法不仅仅是文字,它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精神寄托。那些笔划、点画蕴藏着作者的情感和智慧,真的很让人震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你的观点,书法作为美术史的一部分确实值得收藏!从汉字的结构演变到不同风格的书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不仅是审美的享受,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真是第一次把书法和美术联系在一起想过,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啊。文章分析得很到位,将书法从技术层面、审美层面、文化层面的角度都进行了阐述,我受益匪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篇文章的态度有些谨慎了,我觉得仅仅把书法作为“艺术”去定义它可能太片面了。书法本源于实用需求,而艺术追求的是纯粹的表达和精神升华。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我还是觉得书法更像是文化传承,是对历史的一种珍视。与其说收藏,不如说是要传帮续,让书法的美好得以薪火相传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认为书法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那些笔墨丹青的运用、留白的设计,完全体现了作者的心神与技艺。当然,它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更是无价之宝!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太耸人了,书法是美术?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两种意思:一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入美术史视野;二是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美术形式。我觉得两者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种将不同学科相结合的探讨,把书法放在美术的角度去理解,确实能展现出它更多的可能性和美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觉得艺术的价值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对有些人来说书法可能是不懂的欣赏不到它,但对一些人来说,それは是心灵上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阐述得有些太绝对了,书法不仅是一种美术、艺术形式,也寄托着情感、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者“不是”。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你的观点,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价值应该得到重视和弘扬! 它的精髓在于对笔法、结构、韵律的掌握,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细細品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起中国传统文化里“书心”与“艺德”的理念,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修养的一种体现。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世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更喜欢欣赏现代的书法作品,那些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笔墨语言更加符合我的审美视角。传统书法的功底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创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曾经尝试学习书法,但是感觉很难!需要很多年的练习才能掌握精髓,而且书法的标准非常严苛,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忽略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它并非只有一个审美角度和价值体系。不同的时代、地域和风格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欣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将书法定义为“美术”是一种主观理解,它更像是一个媒介,一种表达思想、情感和文化的工具。艺术的本质在于能触动人心,而书法的确做到这一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