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考作文

从5名学生到224名,7年时间石堤小学实现“蜕变”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马丙宇 通讯员刘杰 泽琳)走进延津县榆林乡石堤小学,学生们有的在采摘鲜红的西红柿,有的在搅拌鸡蛋液,还有学生化身“掌勺大厨”做起美味饭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校长张超手里也拿着铁锹,在“开心农场”里细心地锄草。这所在校学生224名的1.05万平方米的校园,7年前却只有300平米、5名学生......

石堤小学,位处榆林乡石堤村,掩映于麦田与村落间。在张超的带领下,7年时间实现乡村小学的“摇身蜕变”。

村、家、校同心,学校发展迈步前进

2017年的石堤小学只有5名学生,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而当时该村在外就读小学生人数却有80多人。

村里虽重视教育,但如何留住学生、兴办教育是难题。面对生源和空间的限制,张超这位投身乡村教育28年的大学毕业生,提出了“一家访、二口号、三参与”的策略,通家访和发动村民,让老干部、老教师、老村民参与学校管理,以依靠群众办教育的工作思路,学生迅速回流,成功吸引40名学生。

2020年3月份,学校学生人数已达到80余人,老校园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2020年12月,石堤小学迁移到新址。在搬入“新家”时,村民也道喜祝贺,积极组织捐款近十五万元,为学校配齐了电脑电视、学生桌椅、办公课桌、窗帘花草树木等。

为确保学生们能享用到健康的餐食,张超和家长们也积极参与进来,石堤小学厨师陈连国家里有大型农机具,一天可以挣到几百块钱,但他选择在学校工作,谈及原因时他说,“我的两个外孙在石堤小学上学,我看着石堤学校食堂非常忙、需要人,就到这里来帮忙,想尽一些微薄之力。”

开辟校园农场,打造快乐学习“第二课堂”

2023年9月,河南省启动“绿色点亮生活 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绿建”),村民张希勤老人免费提供用地,并在其他村民的支持和捐赠下,学校的建成500多平方米的“开心农场”,打造“第二课堂”。

今年4月,学校提出并践行了春种、夏食、秋务、冬艺的“四季耕读教育”育人模式,让学生们在参与农耕、烹饪等活动的过程中,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泥路分割出了整齐地块,每个地块20多平方米左右,分配到各个班级,种上了茄子、辣椒、荆芥、西红柿等各种蔬菜。还有农耕展览区和萌宠区,展示传统的农具和农作物,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农耕文化和历史,体会到祖辈们生活的智慧。

该校六年级学生王振兴介绍说,“我们在本学期开设了烹饪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在劳动基地上就地取材,烹饪美食,当美食出锅的那一刻,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刻,我们品尝美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白了劳动最快乐,最光荣。”

不忘初心,学校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石堤子弟就读石堤学校,石堤学校回馈石堤父老”。张超坚信乡村学校应成为乡村文化和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石。

除打造“开心农场”“四季耕读教育”育人模式外,学校确定了每年5月为劳动月,9月为丰收月,开展丰富的田园活动,如草莓采摘节、瓜果宴、葡萄节、地锅烧烤节等特色活动。同时,学校还会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不易,萌发感恩之情。

此外,学校以“绿色种植+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挂牌认养小树,到利用废旧物品创造新生命,每一个环节都在无声地传递着环保、创新和感恩的理念。

学校将继续扩大教育项目,增加更多的实践区域,如电器用品发展区和鱼类养殖区。张超说,“我们中国的根是在农村,农村的魂是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扎根于这片土地,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堤小学的成功是全县“绿健”实践的缩影,以绿色种植劳动为切入点,突出“麦香、红色、工匠、绿色、科技”延津特点,打造了乡村教育“扎根、感恩、绿植、耕读、乡愁、梦想”六大特色。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composition/567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