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线高考网 高三 “新”高考复读生高三复读可以报志愿吗

“新”高考复读生高三复读可以报志愿吗

□ “留级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他们已经开始改变。”

□“现在的复读生已经不像10年前或者90年代那样了。当时有大量的人没能考上大学或者本科。当时在一些省份,复读生占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以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孩子必须考上好大学才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 -----------------------

通知的到来,让王猛有些慌了。

凭借着高于一流水平29分的成绩,王猛已经进入大学,很快将成为上海一所普通一流大学的准新生。

可拆卸的录取通知书最终被用胶带封好,放在抽屉里。

2015年8月12日,王猛终于从大学退了出来,选择了另一个身份:高考复读生。

这一天,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王蒙的第二次高考还有300天。

300天是什么意思? 王猛说,他清楚地认为这无非是一场未知的赌博:“即使失败,也比无法抹去的遗憾更容易接受。”

因为王猛的一句话,家长们尊重了这个决定:“我想这次有选择的权利,我会对自己负责,希望你们相信我。”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复读”这个词也一次次出现。 近年来,高考报考人数的下降和招生计划的增加,导致录取率不断上升,复读人数也在减少。

不过,对于“王萌门”来说,一些长期奋战在重考第一线的老师却有了新的发现——重考人数减少的背后,是他们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王者”选择回到心中的“好大学”。

更有细心的老师发现,如今,社会对留级的“偏见”正在逐渐消失,这种选择不再像以前那样“悲惨”,留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大大减轻。 与以前相比,90后甚至95后“为自己负责”的愿望更加强烈。

就像王猛眼中的“重读”一样,“这只是一个正常而普通的选择”。

好学校的诱惑

10万,这是教育部统计的去年全国高考复试学生人数减少的数字。

公开数据显示,湖南省高考复试人数连续四年下降,从2012年的6.4万人(占总人数的17.6%)下降到今年的4.5万人(占总人数的11.5%)。候选人总数。

今年,湖北省高考复读生约3.7万人,占总人数的10%。 山东省高考复读生比例也降至5%以下。

虽然学生人数减少了,但高分复读的人数却在增加。 山东省一所复读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近两年,复读生中成绩高的学生约占1/4至2/3。

贵州一家复读培训机构负责招生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发现,7年前她开始接触复读班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成绩未达到三线的学生,成绩在二线以上的学生占比不到30%。 近两年,近一半的复读生取得了高考二线以上的成绩。

“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他们已经开始改变。” 老师说,很多高分学生因为对转入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而选择再考一年。

王蒙就是其中之一。

他就读于省内一所重点中学,高考前的三场模拟考试,成绩都比近几年的一线平均分高出了60分左右。 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他绝对能进入北京的一所211大学,这已经成为他的目标。

但成绩和录取结果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不甘心是像王猛这样的高分学生选择复读的最重要原因。

在湖南省常德市一所县级中学就读的杨毅,高三时成绩在600分左右,但去年高考,由于失误,他只得到了566分。 尽管如此,他还是以高出一线40分的成绩被重庆一所高校录取。

可想而知,这十年的努力与最终的结果并不成正比。 在父母的支持下,杨毅选择在长沙一所中学复读。 今年,他如愿拿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绩646分,比第一线高出了120分。

杨毅就读的中学去年有10个复读班,每个班有50到60名学生。 “高手很多”,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最终“几乎全部进入了第一线”。

“现在的复读生不像10年前或者90年代那样,当时有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或者本科。在一些省份,复读生占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平均录取率达到70%至8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90%。 优越的。”

随着录取率的提高,学生复读的动机也发生了变化。 长沙一所复读中学的负责人发现,现在的复读生不是想上大学,而是想上好大学:能考上二班的,希望通过复读考上一班,而能考上第一的,则希望能考上名校。

六年前,在广州一所中学就读的高三学生罗红做出了一个让导师、同学和家人都惊讶的决定——放弃大学学业,回到高三参加高考。

罗红重返校园的动机源于他对学校和专业的不满。 但与舍友们选择考研转专业不同,在她看来,一个二年级学生转专业考上国内985、211院校确实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且,现在用人单位不仅看你的研究生文凭,还看你的‘第一学位’,所以最好重读,考重点本科大学。” 罗红说道。

“在当前高考录取率不断上升的形势下,社会和用人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对‘校历’也有要求。” 刘海峰表示,很多人对名校的追求更加强烈。

成败在于心

与其说现在的复读生已经失去了以往“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行”的悲情情怀,倒不如说他们更加理性了。

这种变化,罗红回到学校后,班主任就感受到了。 班主任认为,选择复读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和自己的处境。 她经常告诫学生:不要以为有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就够了。 你永远不能低估这条路上的差距。

这一点,罗红自认为看得很清楚。 在决定复读之前,她已经通过网上的信息知道了复读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

“有的复读一年后成绩直线倒退,有的最后甚至不想上课,自杀……”尽管内心挣扎、家人压力,罗红还是决定重复研究。

回到高三课堂的那天,距离2010年高考还有不到200天。 最终,在那一年的高考中,罗红考入了西部的一所大学,并且在去年也顺利获得了该校的研究生资格。

“与我那个时候相比,现在提起复读我并不觉得羞耻,我认为复读的学生已经变得理性了,对自己和接下来的经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罗红说道。

和罗红一样,很多复读生都不愿回忆复读的经历。 用李楠的话说,那一年,表面上全世界人民都支持你、帮助你,但实际上你是一个孤独的人,所有人都只能绝望地看着你,“很简单,唯一能拯救你的人”你就是你自己。”

李楠是去年安徽省高考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 现在他是西北一所211学院的新生。 前年,她的高考成绩连三线都没到。

和很多安徽考生一样,李楠选择在毛坦厂中学复读。 这所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共有学生2.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复读生。

对于李楠来说,在毛坦厂中学复读的那一年是难以言表的。 “只有你”、“孤独”是今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相比提升的120分,今年还是值得的。

“高中三年,我睡着了,根本没有学习。所以我对第一年的成绩并没有太惊讶。但想想,我进入了我们最好的中学的最好的班级。中考成绩前100名的县,但最终我三门考试都没有考上,所以我不甘心。” 李楠认为,她的成功源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

心态是大多数复读者谈论的话题,是复读成败的关键。

从第一年高考成绩达到三线,到第二年复读考入国内985大学,吴瀚被认为是复读班的“传奇”。 在他看来,很多复读生的基础都很好,最终的失败并不是实力的问题,而往往是心态造成的。

“复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冷静’,从容面对复读的事情,从容地复读,从容地参加考试……”吴菡说,他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复读生,但他们往往在这个情况下。 在痛苦的道路上过多地沉浸在焦虑之中。

吴瀚表示,面对高考“失败”,有些人会妥协,有些人会选择其他路径,比如出国。 在他眼里,好的心态就是把复读当作和出国一样的选择。 “复读一年,不是和出国读两年预科是一样的吗?”

在李楠身边,虽然有很多传奇,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 比如,以三级的成绩进来,以三级的成绩离开;以一年级的成绩来,立志考名牌学校,却以二级的成绩离开;甚至放弃两所学校,拒绝留级一年。完全通过考试...

没有人能够用数据来解释这条路是否值得重走,是否能够成功。 但在李楠和吴菡看来,真正想复读的学生的成败并不取决于最后的成绩。

“其实很多人认为一次高考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复读这一年可以让他认识到自己适合做什么。” 李楠的后台“战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第一年三考都没考上。 她觉得上高职是“耻辱”,选择复读。 第二年,她刚刚达到三线,但最终选择了高职教育。 “她看清了自己,她更适合学习一门技术!” 因此,李楠认为,复读最大的成长在于“精”。

“心智成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像我一样,高中三年都太天真了,没有意识到上大学的重要性。这一年会让你快速成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就是,你应该是什么,你应该是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李楠说道。

吴晗当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站起来了,世界才属于他”。 他说,失败并不可怕,再次失败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不敢承认失败,没有勇气站起来面对失败,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失败。

“重新学习一年,换一颗坚强的心,这种成长也许对高考没有用,但对你的余生都有用。” 吴寒说道。

对自己负责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是一所名校,也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名校。 第一次高考那年,张恪在安徽省50万理科生中考入前100名。 但入学两年后,他选择退学并复读。

这个选择令人惊讶。 但张恪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 他还尝试选修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并申请换专业,但最终没有成功。

大二经过一年的犹豫和彷徨,张恪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回到高中,再次参加高考。

复读这一年,张恪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期末高考成绩在全省理科600多科——虽然不如第一高考考试中,他仍被选入中国政法大学6年制法学实验班。 承认了。

成绩上的差距并没有让张恪失望,相反,他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

回顾当初复读的选择,张轲认为,现在的上升通道越来越个人化,通过努力就能得到。 与此同时,90后面临着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 与过去不同,他们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罗红同意这个观点。 他认为,如今高分复读生的增多,是因为学生越来越独立,把握未来的欲望越来越强,更敢于做复读选择。

此外,王猛提到,像他这样来自文化水平较低省份的孩子,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不同,有更多的推荐和出国留学的机会。 高考是实现自我价值、决定自己未来的最直接途径。

刘海峰说,近年来,靠考大学来提升自己、改变命运已经越来越困难。 “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以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孩子必须考上好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高考录取率在不断提高,但“提升的渠道有限,这大概就是高分生、甚至大学高分的原因”。学生们,正在返回熔炉。”

但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让留级越来越功利化,会不断强化全社会的“名校情结”。

正如长沙某复读学校曹校长所说,不同时期复读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复读教育的第一阶段。 那时的高考是“跳龙门”。 候选人竭尽全力赢得改变生活的机会,不惜多次重复;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 ,大学开始扩大招生,学习机会增多,复读人数减少; 复读的第三个阶段是现在,由于报考点多元化,升学率不断提高,复读越来越功利化。

2008年,教育部发布“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 很多复读生只能选择教育部门认可的复读学校,而那些“有联系”的人只能在几所公立中学中坐稳一角。

“现在的复读生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数量少,但素质变厚了,这些学生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引导。复读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也值得学院入学考试制度和高等教育。请注意。” 前述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表示。

但只有一个选择

百度上有一个叫“重读”的贴吧。 贴吧里有复试成功者的经验谈,也有复试失败的惨痛教训……王猛在做出复试决定之前,在这里搜索了答案无数次。

一位酒吧朋友告诉王猛:决定重复一定要慎重,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动摇; 而选择轻松重复,并不意味着失败,只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选择大学的机会。

她给王蒙寄语:如果你有这个志向,就不要畏惧风雨,不负现在的志向,明年就化蝶。

王猛选择了重复。

三百天之后,任何结果都有可能,他都可以“心甘情愿”地接受任何结果。

“这只是个人选择。” 王莽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gaosan/11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