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线高考网 高三 【2024高考备考】2024届高三1月最新名校联考作文

【2024高考备考】2024届高三1月最新名校联考作文

《刚柔相济,处世之道》

(2024年郑州一月质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常枞说:“是这样的。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

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故事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属故事引语式材料。

从常枞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柔软的东西往往能够长久存在,而刚硬的东西则容易消失。由此材料给出了“刚与柔”的一组关系——以柔克刚。可以以此为抓手展开写作。

材料的中心话词是“刚和柔”。

“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材料分别给出了“刚”和“柔”的内涵,并列举相关的人物来展现“刚”和“柔”。

“刚”是高尚的气节、坚定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等展现的都是“刚”。

“柔”反映的是人良好的素养,表现为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随和低调的处事方法、悲天悯人的细腻情怀、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等,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等展现出的就是“柔”。

“刚”与“柔”之间的关系:刚能制柔,柔能克刚;人生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需要刚柔相济;刚和柔要适度,为人至刚易折,至柔则无力,做到刚柔适度,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立意或标题】

亦刚亦柔,成就和谐

刚能制柔,柔能克刚

刚柔并济,行稳致远

于刚柔之间,悟世上至理

以刚柔智慧,奏人生乐章

优秀范文

1.以刚柔智慧,奏人生乐章

虞城一高风的絮语

材料中老聃的老师常枞认为,柔软的舌头长久而存在,而刚硬的牙齿则先折消亡,从而让我们探究“刚与柔”的人生哲理。我认为,刚柔相济是生活的艺术与智慧。只知刚的人,难免被折断;只有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屹立不到。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刚与柔的智慧,奏响人生乐章,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困境逆流,至刚至强,刚能制柔。

古语说:“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做事要刚,坚持可致远。因为弱势下不畏强敌,才有志愿军战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奇迹,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因为逆势中敢于挑战,才有冬奥会上徐梦桃、苏翊鸣等运动健儿在滑雪台上滑出优美弧线;因为落后中刚毅有为,中国航天事业追梦浩瀚,问鼎苍穹,祝融驭火,嫦娥探月,为中国发展写下生动时代注脚。“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身担富国强国之重任,我们更应刚毅刚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刚从柔出,柔能克刚。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并不意味着懦弱、隐忍,而是拥有一颗玲珑之心,以柔处事,取得四两拨千斤之效。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也抵不住黄盖的火攻,看似“刚”又被“柔”所瓦解;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起不到任何作用;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公的坚定立场、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最终奉还香港。生命的初始是柔软,可人们偏偏忘记柔软,一味用坚硬的铠甲,为自己遮风避雨、保驾护航。殊不知,温柔才是最坚硬的力量。一个有实力的人,从来不需要靠一味的“强”争执取胜。

“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刚柔相济,方圆智慧,相得益彰。

曾国藩说:“含刚强于柔弱之中,斯为人之佳境。”为人处事,太刚则为固执,太柔则为懦弱,唯有刚柔并济,才是人生大智慧。自古以来,刚柔相济的成功者大有人在。君不见,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旷世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似水柔情;君不见,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果断刚毅 ,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仁慈多恩;君不见,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铁血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温情。人有刚毅之性,亦有温柔之美,炼炉之刚与绕指柔情是人性的完美结合。刚自柔出,柔亦克刚,刚柔并济,方能所向披靡。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新时代青年,应该借鉴老子和常枞的“刚与柔”智慧,既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般“刚”的气节,也要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般“柔”的品质,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从容镇定,奏响人生的壮丽乐章!

2.柔和处世可长久刚柔并济方致远

作者:邵浩格(源自郑俊彩“作文36计”)

老聃说:“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荀子亦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常存于自然界之中,生生不息。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年们,也应像舌、像蚓一般,以非攻、柔和的方式,面对时代的挑战。

以柔处世,方如高山流水,长流不绝。自然界中能在残酷的演化中胜出的,往往并不是具备利爪尖牙,虎背熊腰,而是像“水”一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企鹅能够繁衍于宇宙的尽头——南极,靠的是柔软的脂肪;运动员惊人的爆发力,得益于柔软的肌肉。在国际交往之中,我国以普惠天下的胸怀,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一道书写我们既宏伟又朴素的目标,一同刻画人类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也必将久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刚相争,犹如零和博弈,转瞬即逝。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共同描绘大美地球。而个别国家打着民主的幌子,干涉他国内政,挑起地方争端,造成尸横遍野,无数人民流离失所。可他们得到了什么?无非是世界人民的抵制和遗臭万年的骂名。揆诸历史,如若张飞能够以和为贵,善待下属,又怎会落得身死人手的下场?正如《过秦论》所言:“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第三世可持万世而为君。”可无奈,后人常哀之,却并不鉴之。

以柔爱人,以刚御敌,刚柔并济,则立于世,行至远。

过柔易靡,过刚易折,一味的柔和,无法感化罪大恶极之人;一味的刚硬,亦无法得民心得天下。太宗纵囚,是以先前的惩罚为基础,而非一味的放纵;我国亦承诺永远不保证以放弃武力方式收复台湾。日常的生活,也是如此。一再的优待,往往造就的是恃宠而骄;一再的压制,收获的也只能是不敢言而敢怒。人人平等,我们既不需要妄自菲薄,去讨好,去低就,也不能自视甚高,去诋毁,去伤害,刚以立世,柔以致远,才是正途。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智慧积淀在你我的心中,过去的岁月,就如“雄关漫漫真如铁”,如今的征途,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让我们,以和衷共济的理念、刚柔并用的方式,铸就人生的“长风破浪”、祖国的“浩气展虹霓”!

《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

【2024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文阅读Ⅱ《阿舒》中老支书抒发的“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的感慨。

对十七岁的阿舒很有启发。这一感慨,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的极简材料的作文题。

该作文题关联的是本卷现代文阅读Ⅱ《阿舒》中的材料。材料由文学类文本阅读《阿舒》中老支书的一句感慨引出关于“不比是比”的辨证思考(“不比”是主观意愿,“比”是客观必然),提示这句感慨“对十七岁的阿舒很有启发”“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老支书的感慨包含两个短句“人活在世界上”和“你不比也是在比”。前一句相当于状语,突出“活着”(人生、生活、生存)的大背景;后一句强调了“比”的客观性,不论是否有主观上去“比”的意愿,你也会在“比”之中,成为“比”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基于对老支书这句感慨的理解认识,由此联想、思考,讨论“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比’”。

“比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有人因为“比较”而提升自我,有人因为“比较”而急功近利,甚至心理扭曲,也有人因为“比较”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如何面对“比较”,是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思考的人生命题。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经历着不同的境遇,与他人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比较。比较,或许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或许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但也可能成为我们内心焦虑的源头。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比较,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立意】

正视比较,自我提高

善与人比,见贤思齐

勇于比较,善于比较

以平常心,面对比较

在比较中书写精彩人生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优秀范文】

正视比较,提升自我

虞城一高絮语文

现代文阅读Ⅱ《阿舒》中老支书感慨:“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生活中,“比较”似乎无处不在。“比较”不可避免,也不必避免。诚然,与他人的比较能够知晓彼此差距,但对我们个人而言,所看重的并非绝对的水平,而是自己相对的进步,这也是人生意义所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正确看待比较,要认识万物各有长短。

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简单地以好坏、优劣来评价一个人或事物。董宇辉自嘲脸型像兵马俑,自诩是“中关村周杰伦”,却不靠颜值靠才华出圈。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凭借天花板级别的小作文一跃成为“千万顶流主播”,也开启了全新的内容直播带货模式。“小作文事件”后,董宇辉的抖音号主页签名由原来的“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改为“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而这次签名的改变,无疑是他对自己人生哲学的一次新的诠释。在面对争议、分歧、比较时,董宇辉选择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从而让他继续进步和成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正确看待比较,向优秀人物看齐,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比较是一种评估和衡量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差距和提升空间。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激发自己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从而不断进步。君不见明朝的郑板桥对徐文长五体投地,甚至喊出“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他凭借努力,让诗、书、画自成一体,独成一格,流放千古;君不见近代作家冰心正是站在偶像的肩膀上,把对童年的回忆与泰戈尔的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爱的哲学”;君不见在奥运赛场上,我国运动健儿苏炳添、张雨霏等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感召下,用拼搏与汗水书写多少动人追梦故事。抱着学习和借鉴的心态比较,定然会不断改进与提高。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正确看待比较,还应保持自我个性,不要迷失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玫瑰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与他人相同或超越他人。

正确看待比较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了差距便尽力去弥补,但不必过于执着于此。比较并不是竞争,没有什么所谓的输与赢。新时代青年,当不拘于比较,更无畏比较,以取长补短、奋进追求的态度,开启个人成长之路,共同谱写美好的未来。

《快递“小包裹”,经济“大棋盘”》

【2024届湖北十一州市元月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0月23日上午7时39分,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比2022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9天。快递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彰显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快递“小包裹”,映照经济“大棋盘”。从行业发展看,“小包裹”依旧有好前景。随着经济活力的不断释放,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快递业务量的空间也会不断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向好带动快递提速。从经济运行看,“小包裹”在推动大发展。以快递业发展为牵引,推动快递行业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发挥促进消费、服务生产、畅通循环的作用,就能让发展的“引擎”更有力。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快递“小包裹”,映照经济“大棋盘”。这句话表明“小”可以体现、彰显“大”。

第二段中进一步揭示了“小”和“大”的思辨关系。由“小包裹发挥促进消费、服务生产、畅通循环的作用,推动经济大发展”可见,“小包裹”能促进、推动“经济大发展”。由“经济向好带动着快递提速,促进快递行业发展”可见,“经济的大发展”反过来也带动“小包裹”提速,即“大”对“小”的引领、提质作用。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提示考生,可联系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处理好“小与大”的思辨关系,比如,将“小个体”融入“大集体”,将“小梦想”融入“大梦想”,将“小奋斗”融入“大发展”,将“小事业”结合“大事业”,让“小产能”汇聚“大产能”,让“小切口”推动“大变局”,让“小杠杆”撬动“大体量”,让“小物件”折射“大变迁”,让“小我”成就“大我”,等等。

写作时,应围绕“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立意,可侧重一方,即符合题意。但仅谈“小”或“大”,割裂两者联系,不涉及辩证关系,则视为偏离题意。

优秀范文

长积人间“小包裹”,擘画人生“大棋盘”

湖北高三考生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已达千亿的“小包裹”映照起社会经济的“大棋盘”。为国自豪的同时,观乎“小包裹”之于国家发展,我们是否有所共鸣?于是醍醐灌顶,心有感慨:长积人间“小包裹”,擘画人生“大棋盘”。

于社会,“小包裹”是快递业的活力解放,是经济运转的不息动力,是恢复向好发展态势的引领。于个人亦然,是无数“小包裹”砌起棋盘,推动人生的一次次落子;亦是点滴“小包裹”的积累,燃起向前的缕缕烟迹,层叠起列车的煤堆。

稻光逐菽,含章未曜。“小包裹”积累起个人的素质与能力。

从历史的长河翩跹而来:我看见贾岛字斟句酌的推敲,看见宋濂负箧曳屣的跋涉,亦看见祖逖闻鸡起舞的每个晨昏,羲之笔墨横斜的一笔一画。他们在每一个日夜,无尽地积累着人生的“小包裹”,或是技艺或是知识。由此可见,正是无数次磨练与积累,才有了宣纸上的笔走龙蛇,击水中流的壮气豪肠。我们于“小包裹”的积累中汲取力量,终究化为前行的燃料。这力量不只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正如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积蓄起发芽的力量,我们目睹着小包裹日积月累砌起“精神的三间小屋”,休憩心灵,涵养品性。

身如芥子,心藏须弥。“小包裹”之小需起于心向须弥的宏愿之大,其背后亦是尝尽酸涩的决心与毅力。

尼采曾言:“想要孕育跳舞的星星,必先守住内心的混沌。”诚然,若无向上向善的满腔热忱,没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决心毅力,怎能望见包裹触日的壮景?莫看其收获之丰、得志之意,且观其耕耘之苦、等待之乏,“小包裹”的积累并非时间的单调堆叠,想要构筑自己的“人生之棋”,坚持自然不可或缺。君可闻董丽娜、江梦南……无数高处的身影呼告着“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坚持之义;君可见“时代楷模”万步炎率团队攻关克难背后的艰辛岁月。身如芥子的我们,想要迈向须弥岂能逞口舌之快?

经济蝶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我们见了太多“万丈高楼平地起”,目睹了太多触目而叹的大数字,请别忘记:这些比比皆是的壮举背后,仍是日夜不断的小包裹的积累,我们早已习惯于称颂眼前的奇崛,却忘了如何出发!不妨就此积累人间“小包裹”,擘画人生“大棋盘”,不再只是称道他人的丰功伟绩,你我何尝不可?

感毕回首,你我仍在路上,见证了“小包裹”支撑起经济新态势、自豪之余,愿你我犹能看见自己脚边积贮的“小包裹”,亦在砌筑着我们的未来。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材料引用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的话语,可分为两层,总分结构,引号内第一句为第一层总括,后续三句为分述。总括句为经验规律的总结,分述句为具体表现。本则写作材料,言简意丰,启迪思维。引导考生反观自我,学会“懂得满足”。同时也具有思辨色彩:失去后才懂得拥有的珍贵,才会明白应当对现状满足而珍惜;“懂得满足” 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是随遇而安,而是面对当下的失去,更珍惜当下的拥有,积极应对,行稳致远。学习史铁生“懂得满足”的智慧,青年的思考可以表述为:“懂得满足”指引青年珍视当下拥有的,保持乐观的心态,意识到自己的幸运。(没有失去时)“懂得满足”指引青年面对失去时保持平和心境,始终对生活保持着热爱。(失去时)“懂得满足”指引青年直面人生困境坎坷,对于自己有深刻的认知,积极应对,行稳致远。(面对会让自己失去的境况时)要强调的是,“懂得满足” 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是随遇而安。(写出思辨)【优秀范文】1.身在井隅,心向星光虞城一高风的絮语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在病痛中,他不仅没有沉溺于痛苦,反而通过反思和感悟,获得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不仅是他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是对每一个读者的启示。新时代青年应以史铁生为榜样,身在井隅,心向星光,走一条懂得满足而又积极进取的光明大道。“人生何需多求长,知足常乐乐未央。”满足的人能够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因为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心太贪,就会活得很累: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万,夜眠只需六尺卧房。“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沈复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知足,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云卷云舒随天意,花开花落任风扬。”满足的人能够平衡自己的心态,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心理起伏,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生活的平衡,就是心灵的平衡,如同“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一般,以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被誉为“中国保尔”的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她5岁时患上脊髓血管瘤,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医生一致认为她很难活过27岁。但张海迪平衡自己的心态,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活到了现在。她还自学了学校的全部课程,精通四种外国语言,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张海迪说:“活着就要创造,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面对逆境,平衡心态,也可以在精神的成长中大放异彩。“心怀感恩皆美好,岁月留香情谊长。”满足的人通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膺服。一次,曾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人生无完美,但我们依然热爱;常怀感恩心,那么所遇皆为美好。让我们都做一个“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的人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前路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星空,那一片璀璨的星光。2.悟满足之道,撷人生美好来源于河源中学朱有志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生病之后愈知健康的可贵,也更易满足已拥有的东西。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一步步懂得满足的过程,我们当品悟满足之道,采撷人生中的美好。懂得满足,是满足于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历经大风大浪的淘洗后的举重若轻,于平凡生活中的自得。须知,当今时代物欲横流,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人们愈来愈不满足既有之物,在碰壁之后才幡然醒悟满足的可贵。君可见,苏轼在多次被贬后,于“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平凡中觅得人生的满足,终体会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美好;君可见,汪曾祺在遭受人生坎坷之后,学会满足,于是从喷洒波尔多液的苦差中寻得深蓝与浅蓝交织的梦幻图景,终发现最美人间风物。懂得满足,并非只是在历经挫折磨难之后才有的体悟,不过是经历才体会到拥有的可贵,也正是在这磨难与蜕变中,我们采撷人生中的美好,充盈内心,也充实自我。懂得满足,也不应止于苦难挫折后的顿悟,更应及时体悟人生中的美好,喜于发掘美好,于生活点滴中感受满足。“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的即是此理,生活中的满足也是易得的,一壶清茗,一声鸣鸣,晴夜下仍高起的灯……均可寻觅到满足。叶嘉莹先生于唐宗诗词的浩瀚诗海中寻觅满足,赋予古代精华荟萃以当代风雅;外卖诗人王计兵于奔波劳碌的生活中追求精神的满足,采撷岁月以成歌;“保洁是生计,画画是生活”南京大学学生公寓保洁员吴立娣在平凡生活人仍不忘心中热爱,于画画中寻得人生的满足。人生的满足易得,节制内心过度的欲望,珍惜和把握当下所拥有的美好,是获得满足的不二法门。既要从苦难、失败、挫折这类人生经验中一步步懂得满足,也要珍惜当下,把握时光,及时发掘和感悟生活中的满足。揆诸当下,不少青年为了追求更多的物欲,失去了体察万物美好的热情,于物欲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最终荒芜了时光,也难以获得满足。“知足者常乐”。人生便是在经验中一步步懂得满足,史铁生之哲思智慧更启迪我们,悟满足之道,方能更好采撷人生美好,绽放人生芳华。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2024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

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

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

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偏执。

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着于目的地。

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遗憾与完美、圆满的关系。

【典型立意】

完美只是追求,人生难免遗憾;

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不自满,才能趋向完满;

因为有缺陷,才努力求完美;

懂得知足,节制欲望;

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

【优秀范文】

弦月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

作者:雅礼中学洪宁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如此好景想必是所有人心中向往;殊不知缺月钩沉,花朵含苞,此中亦大有佳趣。想来人亦如此,但如今世事扰扰,人人追寻,谁能不被“完美人生”的光环迷了眼?跳出思维桎梏,私以为,略有缺憾的生命状态亦有其真意。

为何?略带缺憾的“不完美”,恰好能激励人们向更好更高处攀登。摩尔爵士设想中事事完备的乌托邦仅会令人生厌,而满是缺憾的现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去修补完善:埋首科研、创造新事物者,凝神节案;描绘理想新蓝图者,振臂高呼;建立新世界者......倘若这些人都满于现状,我们如今不过都还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围火而坐之洞穴囚徒。古语云:“止于至善”。正是自身与世界中的一个个小缺憾,方能使人类趋向于波伏娃笔下的“实现自我超越”,给人以踮起脚尖触碰更美好未来的动力,使人向好。

如何领会“不完美”之佳趣?怪哉,人们能欣赏缺月,把酒残花,对自己的小小瑕疵却往往如临大敌!试看,古文人“一畦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雅居似乎颇有些清苦,而独酌的诗仙尚能与月影相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正因他们满足于此,于不完美的现实中起舞作乐,方能处于缺憾中仍不改其乐。由此观之,我们亦需与自身和解,不病态地追求一轮无缺满月、一块无瑕美玉;惟有接纳了自己的小小缺憾不顺,方能以平静之心欣赏胸中半轮缺月。

须知,接纳不完美不等同于当下流行的“开摆”,和解于自己的缺憾,并不代表要将自我放逐到无穷远处;我们不在前路的荆棘丛里挣扎得遍体鳞伤,亦不在沉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我们拥抱不完美的现实,也力图实现自我超越。

酒饮微醺,花开半满小小缺憾,亦藏真意;我们敬佩“海到尽头天作崖,山高绝顶我为峰”的完美胜利,也满足于一步一脚印的坚定前行;月缺月固(圆)都为好景,花开花落何必挂心。接纳自身的缺憾,我们方能免入情绪内耗的泥潭;而看到周围的缺憾,更能激励我们投身家国、奉献生命,如炼石补天的女娲般在青春中实现攀登与超越。因此啊,自怨自艾地哀叹自己的缺憾的人们,针砭时弊地哀叹着时运不济的人们,都来握住我们的手吧:花有残瓣,月亦有缺,但凭着我们的和解、攀登与超越,我们终将从身体里升起一轮圆月。

在风靡全球的绘本《失落的一角》中,失去了一角的圆悠游自在地与蝴蝶聊天、或嗅闻花香,我们亦当如此:看过月圆月缺,欣赏花开花落,拥抱小小缺憾,仍然坚定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gaosan/488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