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二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文学创作中的爱情模型解析

其实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文学创作中的爱情模型解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文学创作中的爱情模型解析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序言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国宝级名作家,也是拉美文学界的闪耀巨星,他的《百年孤独》最为中国读者熟知。与之相比,我更喜欢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也是马尔克斯本人最喜欢的作品。虽然《百年孤独》为他带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但是他依然顽强地摆脱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诅咒”,用自己饱满的热情与敏感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这部具有“文学表现爱情”教科书意义的作品。

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我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理由总结为一句话:马尔克斯用一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恋爱故事,写尽了人生中爱情的各种样子。

在这篇解读文章中我借用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论模型,为你解析这部“爱情百科全书”。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论模型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要素支持,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 激情之爱:年青时疯狂执着的爱;
  • 亲密之爱:侧重日常的相处和理解,是举案齐眉和相濡以沫;

然后,爱情还有一个最高境界:“完美之爱”,是统合了以上三者的极至爱情,人对于此,只有爱情路上的苦修与执着,才能获得。

激情之爱+亲密之爱+承诺之爱=完美之爱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塑造了一个有爱的能量,却不能控制爱的男主角阿里萨,他用一生的时间追寻他心目中完美的爱情,一路上,他遇到过爱情的各种形态,青春期爱情、友谊式爱情、一见钟情、日久生情、不伦之恋等等。但所有的爱情形式都可以归结为以上这三种爱情模型。

激情之爱:疯狂到失去理智的浪漫,在现实面前瞬间寂灭

先来说说小说中的激情之爱。

阿里萨是一个出身卑微的私生子,他外表苍白,内心敏感细腻。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年轻人也是芸芸众生,他们很难获得完满的爱情,不是自身的怯懦,而是在爱的过程中要么畏缩不前,要么倾尽全力,在冰火两级的状态里失去了爱的平衡能力。

阿里萨与费尔明娜相遇

于是,当阿里萨第一次看到了富商女儿费尔明娜时,就陷入了爱情的深渊。但是二者身份的差距让他很快就痛苦起来,社会并不能认可这段门第悬殊的爱恋。可是,在青春荷尔蒙的刺激下,激情才是关键词,阿里萨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写作向费尔明娜表达爱意,他开始给费尔明娜写信,每一句都是诗,每一句都是爱。这些激情澎湃的情书打动了少女,两人不断通信,却没有亲密地接触过。

所有青春的激情之爱似乎都有一个困境,那就是来自上一代人的阻挠。《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费尔明娜的父亲就充当了这样一层阻力。当他得知阿里萨与女儿的恋情后,阻挠的计划就已经盘算起来了。

其实,他并不讨厌阿里萨,相反他从阿里萨那里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作为父亲,他只是不希望女儿嫁给一个贫穷的人,所以,他讨厌的是穷困潦倒。

青春期的爱情

父亲带着费尔明娜做了一次艰苦的旅行,艰苦到他们的仆人因此坠崖而死。他想用糟糕的困境向女儿证明贫穷的激情之爱是痛苦的。但是,他万没想到,苦行带来了两个年轻人更加浪漫的爱情经历。阿里萨的工作是电报员,他向费尔明娜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发电报,费尔明娜就是靠着阿里萨的情话诗句,坚持着完成了那场艰难的旅行。

青年的激情之爱是不能通过外力瓦解的,它是天边的一片美丽薄云,是构筑幻想的基石。所以,你经常在年轻人的世界里看到一个词“生死恋”。既然是幻想,能打败激情之爱的就只有现实。

费尔明娜的爱情幻灭

费尔明娜旅行结束后,她意外撞见了阿里萨,她发现阿里萨全然不是她想象的模样。写下那些动人诗句的年轻人脸色发青、手足无措,像一个影子一样可怜。强烈的期待和美好的幻想,在一瞬间都破灭了,费尔明娜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提出了分手。

我认为,少年时期的爱不怕外人的阻挠,怕的是幻想破灭。怕的是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一切不过是你自己的想象。当费尔明娜面前的人换成了完美男人乌尔比诺医生时,她也会自动认可一场门当户对的婚姻。此时,爱情走向了亲密之爱。

亲密之爱:淡退了激情之爱的返璞归真,在时间的流逝中失去了爱的真实

亲密之爱中的“亲密”可不是人们想象的如胶似漆,相反,它更加的平稳无趣,在中国的夫妻关系中表现得更为准确。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的夫妻会随着婚姻时间的延续,交流逐渐变少,直至晚年时产生了失语的状态。

乌尔比诺医生

乌尔比诺医生选择费尔明娜,是因为费尔明娜的美丽,配得上自己的社会地位。费尔明娜呢?经过幻想的破碎和苦旅的震荡,费尔明娜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她对爱情彻底的失望了。他们的关系只靠一纸婚约维系。

爱情是可以培养的。医生带费尔明娜同游欧洲,一起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他们看上去那么般配,那么亲密无间。医生也渐渐喜欢上了直率坚定的费尔明娜,费尔明娜虽有不满,但精神上也算过得充实。他们在这段婚姻中逐渐拥有了亲密和承诺,但缺乏激情。缺什么就会寻找什么,“完美男人”乌尔比诺医生竟然出轨了,他在自己的一位病人身上找到了爱的激情。这次出轨被费尔明娜发现了,医生果断地结束了这段激情之爱。

所以,你看,归根结底,激情之爱在时间的维度上,总是短暂的。

阿里萨的爱情宣言

亲密之爱在婚姻中表现为稳定持久。但是,亲密之爱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爱而不得者的内心出现了对恋爱对象持久的迷恋,这种爱情的反噬作用甚至让人产生了心理上的变态情绪。

阿里萨在失掉费尔明娜的爱后,他表现出对费尔明娜的痴迷,当他和费尔明娜夫妇都在看同一场电影时,阿里萨在黑暗里幸福地感受着她呼出的芬芳空气;看到费尔明娜怀孕了,阿里萨只觉得她前所未有的圣洁美丽;因为得奖的诗歌会被她的嘴唇吟诵,他便去参加诗歌大赛;因为费尔明娜的形象在餐厅镜子中倒映了两个小时,阿里萨便不惜一切代价,把那面昂贵的大镜子买了下来。

费尔明娜

我认为,费尔明娜一直活在矛盾之中,她爱着阿里萨,却不肯承认这一点。为了维持把握自己生命的姿态,费尔明娜一直掩饰真实的感情。她不愿意思考太多,感受太多。她顺从了当下,做一个称职的妻子。

与费尔明娜相反,阿里萨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未来。她靠着回忆费尔明娜的美好而继续活着。在现实生活中,阿里萨开始疯狂地和不同女人发生关系,情人的名字写满了二十五个笔记本,这些情人包括寡妇、有妇之夫,甚至年幼的少女,这些情人教会了阿里萨如何与女性相处,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获得了爱情里的亲密。但是,阿里萨不曾对他的情人们许下承诺,因为他知道,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费尔明娜重燃爱情之火。

大部分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爱情传奇从这里才真正开始。

承诺之爱:紧握爱情玫瑰而流出的执着之血,灌溉出“只愿与你共度一生一世”铮铮誓言

暮年的阿里萨

50多岁的阿里萨已经成为了船运公司的董事长,不再是当年的穷小子,现在的他可以和费尔明娜夫妇共同出入上流社交场所,应该说,他比以前更能接近自己的情人了,也更了解了乌尔比诺医生,这时他才发现,乌尔比诺并不是他的敌人。恰恰相反,他们才是真正的同盟,因为他们都爱着费尔明娜,这个世界上只有医生才能真正理解那种爱着费尔明娜的痛苦。阿里萨此时明白,只有等到医生死去,自己和费尔明娜才有机会再次开始。

这个机会,阿里萨等到了。医生在一次意外中,摔断了脊椎去世了。

马尔克斯的人物对照式写作

在整部小说中,阿里萨和乌尔比诺医生是一组镜像的对照,他们同样爱着费尔明娜,阿里萨是炽烈的爱,乌尔比诺则是平静的爱。费尔明娜曾经质问过医生,难道医生看不出来她不幸福吗?医生冷酷地回答,对于婚姻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固。而阿里萨则在每一秒钟里都在思念着费尔明娜,他眼睛的方向就是费尔明娜所在的方向,他对她的爱始终没有断绝过。

乌尔比诺的婚姻观

乌尔比诺去世后,阿里萨意识到自己也会向医生一样,随时迎接死亡的到来,他不能等待,立即向费尔明娜表白了。费尔明娜愤怒地拒绝了他,那个晚上,她躺在床上一边睡一边哭泣,不仅是想着死去的丈夫,更是想着阿里萨。

终于,在阿里萨因为摔伤而不能登门拜访费尔明娜的第三个星期,费尔明娜发现,自己正在思念着阿里萨。但此时,他们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

终成眷属的阿里萨与费尔明娜

面对儿女们的指责,费尔明娜爆发出惊人的果决,她难得地说出了心里话:“半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伎重演,因为我们太老了。”她没有再顺从任何人,而是把儿女扫地出门,断绝了关系,儿女们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就这样,费尔明娜终于向阿里萨迈出了第一步。

作为船运公司董事长的阿里萨,他邀请费尔明娜乘船散心,在船上,他们一点点袒露心扉,日夜歌舞,把这半个世纪以来没能说出口的话都说了,把没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他们在船上升起了一面霍乱旗,表示船上爆发了霍乱,这样就不必停泊在任何港口了,这一对老人也都不想回到岸上的现实中去,因为岸上那个没有爱的世界,比死亡更恐怖。

故事的最后,船长问,到底要漂流多久呢?阿里萨终于说出了那句承诺:“一生一世。”

阿里萨的爱情寄语

我认为,随着这句承诺说出口,经历了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种爱情的一对老人,终于把完美爱情的三块拼图补齐了。最后,七十多岁的阿里萨获得了完满的爱情,他真正学会了如何去爱。

墨萱说:

马尔克斯说:爱是一种能力,有的人生来就有,有的人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出了一个人的爱情能力成长史,阿里萨一生有上百个情人,但是因为心有所属,所以他强大的爱情能力在错乱的状态下,随意释放,终究不能收获真正的爱情。直到垂暮之年,与真爱交融为一体,才真正窥见了完美爱情的境界。

激情之爱,常见于青春少年时,见的是疯狂痴恋的浪漫,于现实中幻灭;

亲密之爱,常见于婚姻成立后,见的是稳定持久的日常,于平静处失爱;

承诺之爱,常见于风雨波折后,见的是无悔决绝的真诚,于欣慰时完美。

参考文献:

[1]爱的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劳斯特尔, 2016

[2]霍乱时期的爱情[M].南海出版公司,马尔克斯, 2015

[3]悲欢离合五十年——浅论《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爱情[J].高小斐,孙世友.才智. 2014(16)

[4]以爱情的名义永生永世——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浅析[J].杜婧一.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用户评论

醉婉笙歌

这篇博文分析得真到位啊!我还真没想过马尔克斯的爱情模式是如此多层面,结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真是令人深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我觉得《霍乱》里的爱情虽然凄美动人,但也很无奈。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相互作用,最终弄得两情相悦却无法在一起,真是一段让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感情纠葛总是那么复杂深沉,这篇博文很好的提炼了“无私牺牲、命运交织、禁忌和渴望”这些关键词,让我对《霍乱时期的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看完这篇博文,我突然就想翻出来重读《霍乱》,因为作者分析得很到位,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马尔克斯的爱情模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我对文学创作中的爱情模型一直很有兴趣,这篇文章分析得比较深入,把不同类型的爱情模式都举例说明了,让我受益匪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我倒是觉得这部小说里的爱情太过理想化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完美无瑕的爱情关系。 作者应该更注重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文章分析得很好,尤其提到了“禁忌和渴望”这两个关键因素,这种难以抑制的欲望确实推动着剧情发展,也体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虽然我同意作者的一些观点,但我认为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人类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这篇文章让我对《霍乱时期》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小说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那么简单,还有这么深刻的文学意义! 真是受益匪浅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这篇博文分析得比较理性客观,没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很有学术价值。我喜欢这种深入剖析的态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马尔克斯的作品总是充满着魔幻色彩和现实悲剧,这篇博文很好地将两者相结合,展现了爱情在这个背景下呈现的多样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宫沐风

对于文学创作中的爱情模型,我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的视角,因为我觉得只有更加真实、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心! 这篇文章分析得也比较偏向理想化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这文章让我明白了马尔克斯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他对人性的深度思考,非常有启发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作者的观点很有意思,特别是对“无私牺牲”和“命运交织”这两种爱情模式的分析,让人深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看了这篇博文我更有动力去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了,因为文章分析得比较浅显易懂,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强的兴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我觉得马尔克斯是当代文学中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智慧和深意,这篇博文正好诠释了他作品中的爱情模型,值得反复品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gaozhong/603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