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二

深入探讨《六国论》与《过秦论》:经典文本联读课程解析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深入探讨《六国论》与《过秦论》:经典文本联读课程解析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必修三)

议题分析:在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上篇。这篇文章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好的影响,贾谊作为士大夫,虽然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策;却能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力量,认识到秦王朝的灭亡关键在于失掉民心和过分迷信武力,封建统治者野心大而虐待人民,终于被人民灭亡。有了这个认识,统治阶级才开始考虑如何缓和社会矛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这才说明农民起义真正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有了贾谊这一番描绘,汉朝的皇帝才能真正总结秦代由盛而衰、由强而弱的经验教训。因此,我们一面学会了怎样做文章,一面也借鉴了历史,这也正是我们读《过秦论》(上)的目的。

本课设计以《六国论》(苏洵)为主篇,以《六国论》(苏辙)《过秦论》(中)为辅篇,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重点解读文章中借古讽今的写法和寄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选文篇目

过秦论(中篇)

多文本阅读教材

六国论(苏辙)

多文本阅读教材

六国论(苏洵)

高中语文读本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理解文本。

2. 分析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思路。

3. 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分析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思路。

2. 理解政论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

文本中借古讽今表现的思想——关心家国命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在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关键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秦又因何二世而亡?且看几位文学大家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 背景知识(展示秦灭六国地图)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地处偏僻,原本弱小落后,后来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经合纵抗秦,但各怀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逐步瓦解,最终相继灭亡。

而秦国一统天下,结束多年战乱之后,原本处于很好的形势中,但秦始皇没有赈济穷困的百姓;也没有轻傜薄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更没有减少刑罚,给犯罪之人以改过自新、重新向善的机会。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时,亦不能改正先前的过失,而致使百姓陷于水火,陈涉作为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一呼百应,最终国家倾覆、社稷不存。

三、 精讲苏洵的《六国论》

1. 合作探究 疏通文意。(注意文章中的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以及古今异义词)

2. 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3. 找出文章的分论点

明确: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4. 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相反,最后一段犹如画龙点睛,为这篇史论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所以,最后一段才是作者写这篇史论的主旨所在,篇末点题。

5. 苏洵为什么要写《六国论》?

明确: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

北宋建国以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意在借评价六国的灭亡,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

四、分组比读另外两篇文章,完成表格

文本

体裁

题材

中心论点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

《六国论》苏洵

史论

借战国时期秦与六国的战争来议论的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北宋四周强敌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

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一味求和,而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

《六国论》苏辙

史论

借战国时期秦与六国的战争来议论的

决策者不知天下之势

宋王朝轻视文化,轻视知识分子,不能认清形势

探究六国救亡图存的根本之道

《过秦论》中篇 贾谊

史论

借分析秦的过失来议论的

二世不能改正原先的过错,导致了秦的灭亡

汉朝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统治者地位不稳

劝诫汉王朝汲取秦灭亡的教训施行仁政。

五、深入比读,体味情感

比同:三个文本的作者都是文人士子,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于历史进行了论述,角度各有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作者所处时代统治者的弊病,含有深深地鞭笞告诫的意为。

在中国古代,家国情怀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国人从情感和理智上认同和维护民族共同体、将爱亲敬长这一天然血缘亲情上升为报效国家、服侍黎民的社会责任。

一代代文人士子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笃作为,谦恭自律,严谨持家,以光耀千秋的道德文章和福泽百姓的勤政善举,书写着绵长醇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六、现实启迪

联系当下的国际形势,明确中国对内对外采取的政策(展示中美高层谈判视频)

1. 不要畏惧强国,不要屈服于霸权主义;

2. 不要屈从于强权政治;

3. 不要为权威所吓倒……

板书设计

借 讽

六国:赂秦而力亏 北宋:对外屈辱求和

古 六国:不识天下之势 北宋:朝廷昏庸,认不清形势 今

秦:暴虐治天下 汉初:历经战祸需改国策

用户评论

长裙绿衣

第一次接触《六国论》和《过秦论》,感觉两篇文章都是很有深度剖析战略的重要作品!学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就能更透彻地理解历史,佩服作者的能力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真的推荐这段时间的课文,太重要了!每次读完就觉得自己视野开阔很多,特别是《过秦论》里的点子 really 很深刻,让我对战争的思考有了新的维度。我觉得每个领导者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些经典著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这两个人物的写法很有意思,一个是谨慎,一个是果断,两篇文呈现出不同的策略思想,让我觉得《六国论》和《过秦论》读起来更有趣味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这本书的文字有点晦涩,感觉不太容易理解,也许是历史的局限性吧!不过我还是想认真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希望能够找到其中深刻的人生哲理,毕竟这两篇文章可是古往今来经典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联读《六国论》和《过秦论》确实非常有收获,感觉两篇文都是站在时代高度的视角进行剖析,尤其是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让我对国家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几妆痕

最近在学习这篇文章,我觉得《六国论》和《过秦论》是比较经典的历史著作,很有价值!尤其是学习他们的眼光和视野,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呆

说实话,阅读这样的历史书籍,感觉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难静下心来认真体会这些文字的意义。 还是希望以后能够出现更生动、更易于理解的历史作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联读《六国论》《过秦论》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上的战争并非简单的胜利和失败,更多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品味。这两篇文给我带来的启迪很大,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未必来

学习《六国论》和《过秦论》,感觉真是打开了人生新视角! 这些古代典籍里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实用意义。特别是关于“利”与“正义”之间的关系,让我对这个社会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我对历史和政治一直比较感兴趣,所以学习《六国论》和《过秦论》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这两篇文展现出的思想高度和格局,真是令人敬佩。希望自己也能像作者一样,拥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胸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联读《六国论》《过秦论》,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有意思,一个是冷静理智的战略思考,《过秦论》则是雄心壮志的谋略行动,两篇文相互映衬,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战争和时代的复杂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留遗憾

不得不承认,这种古典的书写方式确实考验耐心啊! 每次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相当的难度,《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表达手法比较委婉,需要仔细揣摩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真希望能够有更现代化版本可以让我更好地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我对历史书籍并不感冒,觉得这种枯燥的形式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 《六国论》和《过秦论》里那些复杂的战争策略,对我而言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我还是喜欢一些轻松活泼的作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这个标题真的太有吸引力了!我本来对历史没有多少兴趣,但是看了标题就有点好奇了,《六国论》《过秦论》,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气势,感觉一定很精彩. 我打算去查阅一下相关书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联读《六国论》《过秦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两篇文的不同角度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说实话,《六国论》和《过秦论》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 现在看到这样的标题,感觉很适合我对历史的了解,我会去认真学习一下这两本书籍的内容,看看这些篇章里能否给我带来一些启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gaozhong/648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