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技巧解析与一题多练方法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于理解诗歌有较大难度,加上题目类型繁多、知识纷杂,令诸多考生在备考中望之兴叹。为减轻高三学子备考压力,明确诗歌鉴赏考察点和答题规律,现举一例,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将诗歌鉴赏题可能考到的题型及答题步骤一一讲清,以资高三备考的师生借鉴。
一、题目设置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1)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该诗作于天宝末年国家动乱之时。
(2)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3)故关:故乡。
(4)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5)“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6)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7)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解诗: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赏析: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一个“悲”字贯串全诗。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着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在这样的气氛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得直、露,但由于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到提挈全诗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
“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冷峻和重压之感,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染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此时留在旷野里的只有诗人自己,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偏偏这时,天又下起了雪,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意脉流畅,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搭配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堪称佳造。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友人离别处,独自垂泪掩泣,企盼着相逢之日。
全诗以“悲”流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练习题目(判断考点)
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分析。
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的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0、这首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总结
基础:深入理解诗意
过程:明确题干要求 理清答题思路
结果:认真拟写答案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二、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诗的诗眼?
类解题步骤(三步五点)
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
解句:句义+手法效果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诗眼为“悲”,“悲”即送别的“悲伤”之情。
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
颔联继续以“寒云 ”“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
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堪悲;
尾联以“掩泪”“空相向”以期待再会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
整首诗抒写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悲伤之情。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三步三点)
点特色: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笔调婉约 雄浑豪放
析特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语言特色:沉郁顿挫
送别环境:衰草遍野,一片凄清的景象 ;送别之景:荒原茫茫,暮雪霏霏,更见沉郁;回忆往事,感叹身世,没离开一个“悲”字; 垂泪掩泣,企盼相逢之日,哀婉动人。
塑造了一位孤寂悲苦的诗人形象
渲染了悲凉的送别场景
烘染诗人送别友人的哀痛心境,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3、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解题步骤
概括:(客观词)+(主观词)+定性(图)
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点明用该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故关衰草、寒云暮雪、凄怆悲凉,哀婉凄楚的严冬送别图。
郊外衰败的野草,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 ,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
表现了诗人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伤感。
4、该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分析。
解题步骤
概括:(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
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点明用该形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诗中塑造了一位少孤早客、知己难逢、多难堪悲的诗人形象。
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又因国家动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再加上知音绝少,在风雪寒冬与朋友相送。
突出了诗人的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无限凄楚。
5、这首诗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注意事项
情感的原因分析
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复杂性:情感的矛盾与变化
多样性:情感的多项和多种
参考答案(答出三点即可)
(1)因知己离别的痛苦:离别时“自堪悲”,离别后“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写出了离别的悲伤。
(2)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3)对故园衰败的凄凉: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故园衰败的感伤。
(4)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
(5)对朋友远行的关切牵挂:衰草遍野、寒云暮雪,风尘何处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
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寓情于事等)
借景抒情顺序: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
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首联颔联融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烘托)借衰草遍地的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
颈联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与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
7、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意境。 ②借物抒情(言志)。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④以景衬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或心境。
⑥奠定情感基调。
参考答案
意象:衰草、寒云、暮雪。
作用:营造了白雪茫茫、寒冷、荒凉的氛围,
衬托了诗人因朋友离别的孤寂悲凉之情。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的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景物描写作用
内容分析:交待了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
结构分析:开头: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
情旨分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意境,
衬托形象,表达情感(奠定情感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参考答案
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寒冬、郊外、风雪衰草的环境
故关衰草遍,触景生情,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
渲染了悲凉气氛,营造了凄凉氛围。
以哀景衬哀情。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情景交融(顺序3、喜悲4 、多少3 )
顺序: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故关衰草遍—触景生情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以景结情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以悲景写悲情
全诗情景交融。(分析略)
10、这首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内容分析题
参考答案
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
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地”写送别环境,含悲;
颔联继续以“寒云 ”“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
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堪悲;
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
三、高考诗歌鉴赏题解题总结
基础:深入理解诗意
过程:明确题干要求
理清答题思路
结果:认真拟写答案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history/60773.html
用户评论
感觉这篇博文写的真好!对这道诗歌鉴赏题的理解非常透彻,让我对原来的困惑解决了。 特别是“一题多练”的总结方式,真的很实用,可以把不同的角度都锻炼出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刚看完,真的太赞了!之前一直 struggling 在这类题目,看完了这个解题思路以后感觉豁然开朗,原来这种方法是这么高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鉴赏题确实是很容易让人头疼的,这篇文章分析得很到位,总结得也很清晰,让我找到了提升的方法。尤其是对常用词语和修辞手法的一些解释都很明确,简直是宝典!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博文后,发现自己以前在解题思路上太单薄了。这个“一题多练”的方法很好,可以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确实能让理解更深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很详细,内容也很有针对性,对2020年高考复习很有帮助!不过个人觉得,除了解题思路以外,还可以多提供一些经典诗歌的赏析,这样能让读者学习的效果更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解题思路其实很简单,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些重点,这篇文章很好的提醒了我。的确,“一题多练”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太棒了,刚好遇到了这份宝藏!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看待这类诗歌鉴赏题目,看了你的分析后,感觉豁然开朗,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的内容比较基础,对于已经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的学生来说,可能没什么帮助。希望作者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把解题思路清晰地阐述出来,特别适合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的学生。学习一下就能迅速上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这类诗歌鉴赏题的难度还是蛮高的,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和阅历才能答得很好。这篇文章虽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也不要期望它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篇博文的标题有点夸张了,“总结到位”可能有些夸大了。还有不少地方可以更深入地解析,比如诗歌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想要提高高考成绩的学生来说,这份备考资料非常实用。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题多练” 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我觉得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提供的例子不够丰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解题思路很有用,能让我在考试的时候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类型题目。感谢作者分享这份宝贵资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讲得非常清楚详细,帮我理解了很多之前不懂的知识。对于准备高考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份好资料!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分析得太表面了,并没有真正深入到诗歌的内涵之中。希望作者可以提供更深刻的解读,让读者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