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本中的杜甫精选六诗:悲欢离合,家国兴衰尽显其中!
初中教材选取了杜甫6首诗歌,分别是:《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江南逢李龟年》,涵盖了杜甫早期以及后期乃至生前最后一年的作品。从中我们不仅能读到杜甫个人随年月流逝所经历的感情和志气变迁,更能感受到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动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次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望岳》这首五言律诗便是他在漫游途中所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集中在了神奇秀丽的泰山;泰山如此雄伟以至于分开晨昏,山南山北是两幅景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来是被传诵的名句,可见青年杜甫那种不怕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6年六月,安史乱军攻陷长安,八月,杜甫在前往灵武途中被俘,《春望》即写于翌年三月,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开篇写战乱沦陷的长安城,全然不见昔日的繁华景象,只有长得茂盛的草木见证着战乱带来的浩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采用拟人和移情手法,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烽火连天,已逾三月之久,每一缕硝烟都如同岁月的皱纹,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头。家中的书信,此刻显得比万金还要珍贵,岁月无情,白发已悄然爬上发梢,焦虑之中,更是频频搔首,似乎连头发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忧愁,短短几日,便已稀疏得难以用簪子挽起。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公元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胜利在望。但次年春,形势却突然发生了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只能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此时,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去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他目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心中痛苦交织,于是一路写下了流传千古“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全诗采用记叙方式,从第三人视角完整记录了“有吏夜捉人”的画面。诗人没有议论、抒情,只是用文字记录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在面对穷凶极恶的官府捉兵时的情景:一个老奶奶也要“急应河阳役”,三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个的逝去……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一个出入无完裙的媳妇,还有一个疲于逃命面对征兵逾墙走的老翁……
这些离乱家庭里绝望的哭声,被杜甫如留声机般收录到,诗人定格的哭声变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永远回荡的哭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人在破屋湿床之上,彻夜难眠,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广大穷苦人民的苦难,并且把自己的命运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升华出宁愿牺牲自己而能普济天下穷人的崇高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多么富于浪漫而有气魄的想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又是何等地激情奔泻!这几句豪言壮语正是杜甫伟大理想与高尚品质的集中体现。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一家有兄弟五人,他是长兄。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然而此时此刻,这几处地方都处于战乱之中,这让杜甫甚为担忧。
一天夜晚,夜凉如水,深秋的雁声催人心肝,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想起了流落他乡的弟弟,心中感慨万分。他饱含着对家人的思念,写下了这首《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从今夜开始,正是进入白露时节,但月亮依旧是故乡的最明最亮。
秋高夜寒,明月似乎会比其他时节显得更加明亮。但是,在诗人心里,故乡的月亮才是最明最亮的。这是诗人的主观想象,可他的语气不容置喙,不容反驳,甚至连我们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明明就是望月思乡,很普通的一个月夜,诗人却写出了千古名句,写出了无数思乡之人的心声。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 江南:此谓江、湘之间,今湖南省一带。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4.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这是杜甫生前最后一首七绝。
首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以追忆的笔触,勾起了对开元盛世的美好回忆。那时的岐王宅里,李龟年的歌声常常飘荡;那时的崔九堂前,李龟年的琴声曾多次拨动人的心弦。这些尘封的记忆,如同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语双关,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落花”有三重意思: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颠沛流离的暮年。蕴含着对人世沧桑、身世飘零、盛世不再的惋惜和深沉的感叹与深切的悲伤。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history/69741.html
用户评论
我也是读书时就非常喜欢的诗人啊!他写的真的是太有力量了,让人感同身受。 每次读他的诗都感觉如若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他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觉得这几首入选高中课本的诗更是精髓所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六首诗确实非常有名啊!尤其“春望” 我每次读都感慨不已,尤其是那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让人不禁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动荡不安时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写的太好了,他的诗篇能够穿越时空,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家国之痛。入选中学课本,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伟大的诗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课本好像有几首杜甫的诗吧,但我觉得这六首是比较难懂的,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了。也许可以附上解释和详细分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读过杜甫有一些经典作品,比如“春望”、“登高”, 但是对他的其他诗歌了解不多,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让我更加想深入学习他那些被选入课本的诗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高中生应该学习更多的现代诗歌才更有意义,杜甫虽然很有名,但他的作品确实有点过于古老了,不太容易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觉得语文课本上的诗歌选择太保守了,为什么不选一些更具时代感的作品呢? 这些传统的诗作好像有些脱离现实生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喜欢唐朝的诗歌,尤其是杜甫的。 他生前经历了很多战争和灾变, 他的诗句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感悟,读起来很有力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六首诗都有哪些主题? 我比较感兴趣的其实是杜甫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还没有仔细阅读这些诗歌,但是我觉得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 对杜甫的作品了解不多,但我相信这篇文章能让我更加了解这位诗人的传奇故事和创作风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高中课本的诗歌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啊, 这些杜甫的诗虽然精彩,但难度确实比较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赠汪伦”,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友谊的珍视,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孤寂之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六首诗歌都写得非常棒! 尤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句 “落霞与孤影相照,大江东去”, 简直是美的极致,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选中学课本的杜甫诗歌,应该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个人比较喜欢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能够从生活的细节中反映出人性的温暖和社会问题的无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期待能读到这六首诗! 杜甫的诗歌总是充满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我也希望能像他一样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写的不错,也很吸引人。 我去仔细看看哪些诗被选入了中学课本吧。 期待能再次感受到杜甫的诗歌力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