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巩固:深入解读李白《蜀道难》
大家好,关于高中语文基础巩固:深入解读李白《蜀道难》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雄飞雌从绕林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侧身西望长咨嗟
2.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3.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介词,用)
B.所守或匪亲(有时)
C.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仅)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
4.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力士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指“锦官城”,它是成都的别称。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咨嗟(jiē)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血(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栈桥(zhà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扪胸(mén) 抚膺(yīng)
6.在古诗词中,有的诗句为了押韵,或者为了协调平仄,或者为了强调,往往要颠倒语序。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语序正常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8.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所守或匪亲
C.猿猱欲度愁攀援
D.可以横绝峨眉巅
9.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的情感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一,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10.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11.《蜀道难》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
(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故事点染了神奇色彩。“______”是五丁开山的神话,“______”暗含羲和的故事。
(7)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
(8)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例句“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A.“凋”,使动用法,使……凋谢。B.“雌”,形容词作名词,雌鸟。C.“转”,使动用法,使……转动。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3.B.“所守或匪亲”意思是“防守的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或”的意思“倘若”。
4.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说法错误。“百”和“九”都是虚指不是实数。
5.D.“秦塞”的“塞”读作“sài”。
6.D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应为“但见悲鸟古木号,雄飞雌从林间绕”,“间”放在句末是为了押韵,韵脚为“an”。B.“又闻子规啼夜月”应为“又闻子规月夜啼”,“啼”对“愁”均是动词,“夜月”对“空山”均是名词,颠倒语序使句子结构整齐;“夜月”都是仄声,“空山”都是平声,平仄相对,节奏感强,赋予韵律。C.“枯松倒挂倚绝壁”应为“枯松倚绝壁倒挂”,“倒挂”提前表示强调“枯松”的状态,突出蜀道之险。
7.C
①何:疑问代词,什么。句意:西行的友人什么时候回来。②何:疑问副词,多么。句意:青泥岭多么曲折盘旋。③但:副词,只。句意: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④但:副词,只。句意: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8.B,“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
9.D,诗歌体裁错误。错在“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这首诗的体裁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10.B
11.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shiti/71864.html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讲得真的不错!刚好昨天在复习的时候遇到这篇诗,看得我心头一震,李白的感情真是太真挚了,每一句都仿佛穿越千山万水直击心灵!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基础确实挺重要的,现在看来以前的学习好像有些遗忘了。这次看到这个标题就想着进来看看,没想到文章写的还蛮好的,希望以后能认真复习一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蜀道难》这首诗太过于宏大而深奥了,读起来总是不太懂其中的意思,也许是个人理解能力不足吧。这次看了您的分析,感觉好像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时候语文老师讲过《蜀道难》,我那会虽然觉得这首诗很壮观了,但其实并没有深入思考它的含义。现在看来,李白的感情真挚而澎湃,他的文字里充满了远大的理想和对家国的热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章分析得很到位,很多细节都解释得清楚!我以前读《蜀道难》的时候只关注了诗歌形式上的美感,却忽略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看完这个博文,我对李白这位诗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基础确实很重要,但我觉得学习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调整,不能一味追求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写的有点过于生硬了,读起来没有层次感。李白的《蜀道难》本来就是一篇充满感情和诗意的作品,分析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情感的表现和意境的渲染。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理解文章想要传达的信息,但我觉得这种分析方法并不是最有效的。对于像《蜀道难》这样深奥的诗歌,我们需要多从文化和历史背景入手去解读,这才是更深入的学习方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李白的《蜀道难》确实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作品,它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山川自然的热爱。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的诗歌,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你的分析后,我感觉自己终于理解了《蜀道难》这首诗的意思!李白的语言真是太有感染力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行走在险峻山中的那种壮阔和艰辛。文章写得真棒!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你的分析方法很有创新性,将《蜀道难》与现代社会连接起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需要用新的方式来解读,才能与当代读者产生共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基础的确很重要,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词汇量和掌握语法规则。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和思考能力,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的分析很有深度,让我对李白这位诗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性格豪迈,他的情怀高远,他的作品都充满了才华与智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基础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应该更加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仅仅为了应试而学习的话,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蜀道难》这首诗确实太出名了,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种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每个人读的时候都会有所感悟。文章虽然分析得不错,但我觉得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必追求一种统一的答案!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点明了重点,确实很有帮助!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高中语文基础的博文,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文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时期学语文的时候,只专注于背诵和分析,很少去思考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现在看来,这样理解并不完全深入。阅读经典作品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探究,才能真正体会其内涵和价值!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