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深读】2024年全国甲卷文言文题目解析、参考译文、挖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貳志。此固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已,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甘二史札记》卷七)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下有雄才G劝操H图之。
【答案与解析】BDG 文言断句“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刘备为吕布所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句式断句法)
“奔于操”意为投奔曹操,省略了主语“刘备”其间应断开;“程昱”是人名,“以”的意思是认为,“备有雄才”作其宾语,语意完整其间不应断开;(名词断句法)“劝操图之”的主语是“程昱”,“操”既作“劝”的宾语,又作“图之”的主语,其间不应断开。(语法断句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答案与解析】A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方欲藉众力以成事”,“藉”,同“借”,借助,回归原文,结合语境可判断;“藉第令毋斩”,联系语境“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前文说“当斩”,后文说“毋斩”,可推断“藉第令”均为“即使”之意,整句意为: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B.曹操初起时为图霸业,能笼络人才,甚至能任用曾与己有怨者;势位已定时则猜忌异己,滥杀无辜。这正是其用人“以权术相驭”的表现。
C.刘备以性情结交忠义之士,以诚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诸葛亮及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
D.陆逊镇守西陵时,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妥之处就让他改定;到了晚年,陆逊遭到谗害,郁郁而终。
【答案与解析】A 概述文意。“他又被曹操捕获”错误,根据文中“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可知,应是曹操通过广泛搜求,招募到了臧霸,而不是“捕获”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答案与解析】(1)曹操让臧霸交出这两个人,臧霸说:“我之所以能够自立一方,就是因为不做这样的事。”[“出”(交出)、“……者,……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3分]
(2)我以前听信谗言,和你的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深厚,因此对不起你。[“笃”(深厚)、“负”(辜负,对不起)各1分,句意3分]
PART.02
参考译文
人才没有比三国时期更兴旺的,也是因为三国的君主都善于用人,所以得到众人扶持,天下由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而三国的君主用人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大体是曾操凭借权术来驾驭人才,刘备凭借性情与人才相契合,孙氏兄弟凭借意气与人才相投合,
刘备被吕布袭击,投奔曾操,程昱认为刘备有出众才能,劝曾操想办法杀死他。曹操说:“现在正是招揽英雄的时候,杀死刘备一个人而失去天下人的拥护,这是不可以的。”但他还不是与曹操有仇的人。臧霸先跟随陶谦,后来又帮助吕布,吕布被曹操擒获,臧霸躲藏起来,曹操经过广泛搜求找到臧霸,就任命他为琅邪相。在此之前,曹操在兖州,任用徐翕、毛晖为将,兖州大乱,徐翕、毛晖都叛变,后来曹操平定兖州,徐翕、毛晖都投奔臧霸。到后来,曹操让臧霸交出这 两个人,臧霸说:“我之所以能够自立一方,就是因为不做这样的事。”曹操赞叹他有德行。大概曹操在刚刚起事的时候,正要借众人之力成就事业,因此借助这种方式在天下奔走。等到他铲平群雄,权势地位都已稳定,那么对孔融、许攸等人,就都因为怀疑、猜忌而杀死他们。荀彧向来是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曹操也因为他阻止自己受封九锡而威胁要处死他。从此以后就知道曹操多疑的性情时间久了会自己暴露出来,而从前不拘法度用人,只是出于作伪,来满足一时的需要,这就是所说的凭借权术来驾驭人才。
至于刘备,刚刚起兵就被众人拥护。看他三次拜访诸葛亮,向他 询问天下大计,独有商朝武丁在傅岩找到傅说并任他为相的风范。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年轻时就与刘备结交相投,终身拥立刘备与敌 人对抗,即使刘备寄居他人之下、奔走逃命,没有寸土可以建立功业, 这几个人仍患难相随,没有二心。这固然是因为这几个人忠诚守义, 但刘备也一定有与他们在细微之处深深相合而不可分离的地方。等 到向诸葛亮托孤时,刘备说:“太子如果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您就自己取代他。”千年之后仍能让人看到他真诚的内心,这难道不是他真性情的流露吗?诸葛亮是第一流的人才,其他两国都不能得到他,刘备却能够独得,由此也可见以诚待人的效果了。
至于孙氏兄弟的用人之法,也自有常人比不上的地方。孙策活 捉太史慈,当即解开捆绑他的绳索说:“子义你是青州名士,只是托付 错了人。我是你的知己,不要担心会不如意。”这就是孙策得到士人 拥护的原因。陆逊镇守西陵,孙权刻印放到他那里,每次给刘禅、诸 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合适的地方,就让他修改确定,用大印封好发出。受到这样的信任,做臣子的还有不为知遇之恩感动而竭尽心力报答的吗?陆逊晚年被杨竺等人诬陷,悲愤忧郁而死。孙权后来见到他的儿子陆抗,哭泣着说:“我以前听信谗言,和你的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深厚,因此对不起你。”身为人主却能悔恨自己的过失,如此真诚地诉说,谁能不感动哭泣?孙氏兄弟这样的用人之法,就是所说的凭借意气来感动别人。
PART.03
挖空学生版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运用权力的手腕)相驭,刘备以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性格、脾气)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恩义、情谊)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猜忌;疑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亦以其阻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多疑)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爰立(拜相)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订立契约;交谊深厚),终身奉以周旋(应付;应酬),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貳志。此固()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隐约细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于亮,曰:“嗣子(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内心)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是卿知已,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相知才识,优遇启用)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PART.04
挖空教师版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运用权力的手腕)相驭,刘备以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性格、脾气)相契(合,联系课内《兰亭集序》“若合一契”),孙氏兄弟以意气(恩义、情谊)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被动句),奔(逃跑,投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图谋;谋取,本义——谋划,反复考虑,联系《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联系后文语境可知此处为“谋杀。)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被动句),霸藏匿,操募(募,广求也,12A“捕获”错)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此前,联系《项脊轩志》“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这,这个时候),操使霸出(结合语境,上文“翕、晖皆叛”“翕、晖投霸”,可知此处应译为“交出”)二人,霸曰:“霸所以(……的原因,联系《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借助,联系古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等到,联系《伶官传序》“及凯旋而纳之”)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猜忌;疑忌)杀之。荀彧素(一向,联系《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为操谋主(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亦以其阻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多疑)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法度之外。指不按常法或不遵常礼)用人,特(只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出于矫伪,以济(帮助,联系成语“经世济民”,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拜访,联系古诗《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爰立(拜相)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订立契约;交谊深厚),终身奉以周旋(应付;应酬),即(即使,区分《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貳志。此固(固然,与《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意思相同)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隐约细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于亮,曰:“嗣子(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内心)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但(只,只是,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所托非人耳。孤(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是卿知已,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给……看,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请指示王”;《鸿门宴》“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修改订正),以印封行之。委任(信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相知才识,优遇启用)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诬陷,中伤,字形推断法),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深厚,区分《陈情表》“而刘病日笃”,“笃”,病势沉重),以此负(辜负,对不起,联系《苏武传》“重负国”,更加对不起国家)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推诚相待;表明诚意)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PART.05
部分图片展示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tiku/5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