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线高考网 试题解析 《时光隧道:50后中学往事,致敬甘老师的故事》

《时光隧道:50后中学往事,致敬甘老师的故事》

您曾告诉我们,由于您的出身问题,年轻时经历过磨难,忍受了别人没有的痛苦,可您也积累了一笔不一样的财富。我和您一样,我也受过苦,有一个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的中学时代。

甘老师,这点我们相同。我们没有被压垮,靠自己,我们走出一片天地。我们有了一份别人没有的那份自信与自豪。

甘老师,您到郑州十六中第二年,做了我们班的副班主任,之后做我们二班的班主任。二班的这帮孩子们说实话聪明透顶,但他们顽皮起来给老师添不少的麻烦。

甘老师,您又讲起黄河边的故事,对我揭开了几十年我一直想知道的一段谜底。

黄河边有一群孩子和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他们演绎了一段故事。河滩里的一群小野马哟,牧马人却有点无法驾驭。

一群不懂事的娃儿,给他们的老师出了不少难题。

男孩子赶着去跳河。一个高个男孩(殷?)露着坏笑,他跳得最高,并挥舞着手臂。小个子女老师提着心,紧绷着脸,后边撵着,紧追不舍,马不停蹄。

滔滔黄河水哟,奔腾翻涌,如今我看到都会退三步,心存余孽。

黄河边,孩子们止步欢呼雀跃,他们并没有跳下滚滚大河。“不到黄河心不死”,或许他们是在证明,证明自己已成男人,他们已15、6岁。老师来了,她嗓子喊哑了。她无力地与男孩们站在岸边,凝视着孩子,看着河水,泪水在她眼眶里打转。

茫茫黄河水向东流,年复一年,它始终带不走这个故事。

女孩子不敢跳河,她们胆子太小。

一天傍晚7、8个女生要求散步。一忽儿,她们连滚带爬回来,哭着扑到老师怀里大叫。暮色中,她们遇郊野桥头的白衣人,吓破了胆,丢掉了魂。老师张开臂膀,用不是很大但很温暖的怀保护她的孩子。尽管她年纪也不算太大。

她一直睡在那个女孩的身边细心呵护。蚊虫叮咬,她的手红肿,变成一个大包。第二天,荒郊野岭这个女孩不知在那儿为老师搞到药水、纱布。但她也发现附近的一座水库。在那儿,她看到了螺丝。

夜晚,这个女生执意去水库摸螺蛳,女老师紧跟,建琴同学尾随。

水边,女孩跳进水中一块儿石头上。老师跟进,拉紧女孩的手。黑暗中,一片水茫茫,河水到底有多深,鬼才知道。老师终于颤抖着摸到一个水螺,不然这个女孩不知会坚持多久?

后怕,老师至今都不敢回忆。若石头有松动,若她们没有站稳,若脚底一滑?谁敢想这个结果!

今天,我听到这个故事,也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情动。

至今,我会为当时的情景提心,多么揪心的瞬间。老师,您为了学生竟然这样英勇。我不想抱怨老师,当年您为什么不让我们这些男子汉也为您分点忧。

可,时光就是这样,那个时候我们尽情享受着青春年华,有谁知道女老师心中的这份儿担子。

我知道这个故事一直在您心里保留着,至今您都不能释怀。好在故事中的主人公今天相遇,您终于等到机会向他们倒出当年这段经历。

我曾和芙蓉同学讲,很想和大家一起回忆那段日子。甘老师的回忆,也唤起我的许多记忆。

甘老师,我知道黄河边的故事在您心里的份量有多重。我们是桀骜不逊的野马,把我们放在郊野,犹如一群小马驹初离母亲。他们野性发作,在原野中他们在寻找自己。

一个柔弱的女老师在此受到了空前的考验。她小小的肩膀撑起一座蓝天,那群小马在她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快乐地在黄河滩奔跑、玩耍。

记得那天我和建华在河边散步,曾遇那位摸螺蛳的女同学,我今天才真正知道当年那段插曲。

也有很多农场的故事情节在我心里,但很凌乱。

我记得我在河边钓鱼,一座桥下。那时的水好清,鱼也很容易咬钩。我钓了许多鱼,我高兴地拿到厨房。我说中午同学们可以吃我钓的鱼啦。

我还记得,我负责后勤。那时我很瘦,肩膀上却压上一根扁担,有点疼。我第一次挑水,摇摇晃晃。但有了一次证明,我的肩膀还行,我能肩负重担。

我外出买酱油,回来管理员问我索要发票。我说没有,他瞪大眼睛。我第一次知道入账的概念。蹬自行车,从黄河边到郑州,我买回半片猪,并拿了一张发票。

我学到了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知道了社会和课堂就是不一样的道理。

回忆一点点打开我记忆的大门。在农场那段生活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

中午我们吃大锅菜,里边有肉加上海带、白菜,冒着一股热气。我们每人端上一碗,从碗里愣是能挑出几只苍蝇。把苍蝇从碗里挑出照样吃,我舍不得倒掉那半碗饭菜。

劳作一天的同学回到宿舍,大通铺上,同学们横七竖八。有的同学仰天,有的同学趴着面朝下。同学的睡姿五花八门,睡相各异。老师曾经看到这种情景,看到熟睡的孩子,她内心得到了平静。

我和同学一起插稻秧,猛然我翘起腿,一只马憋在我腿上吸着,很紧。我挥起手掌,“啪啪啪”几声,只打得那只虫跌进水里,我腿上留下一个红眼。我不怕插稻秧,最怕水里的马鳖,传说它会沿着血管进入人的身体。

我喜欢傍晚和一群同学在“场”里玩耍。场有厚厚的麦秸垛,我们把它铺成垫子。我们排队做高难度动作。我猛跑几步,然后跳跃,完成一个漂亮的空中360度反转体操动作,干净利落。如今,我都感叹,那个时候我居然有这般武艺。

我们还喜欢在地头围着班长,听他大喷。他“妈的妈的”说着让同学发笑的故事。他笑了,他自己都知道说话带个小把儿。他说不是有意识这样。

在黄河边,我们插过队,认识一些朴实的农民,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记忆中有一个比我们大一点的农民,他穿一件坎肩,露着他发达的肌肉。他笑着说,一顿他可以吃六个馒头。如今,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农民。

我割过麦子。我们每人站在地头,并排开始收割,仿佛是参加一场战斗。目标再明确不过,都想当第一。我们弯着腰,舍不得立起。我们挥汗如雨,向着百米开外的目标一步步移去。我现在都难以想象,这稚嫩的身子里竟然也能勃发出这股力量。

还有很多故事,他一定在同学们的心里。

中学设立劳动课,是我们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的产物。可它也造就了我们这特殊一代特殊的人。

直到今天我都不会怨天怨地,我感谢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50后,我们为此骄傲。

今天我们仍是社会的中坚,一代英豪。

2019年2月12日

用户评论


陌離

没想到这个标题还真的勾起我对初中生活的回忆啊!虽然我那时候没上过甘老师的那堂课,但对当时老师们的印象也挺深刻的,特别是他们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真挚友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我是甘老师的学生呢!这篇博文写的很 touching ,勾起了我的许多记忆,尤其是在课堂上他讲解时的激情,至今依然记得他的那份认真态度。我到现在也还在用甘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和思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天下

五十后啊,这代人的经历总是那么朴实而真实啊!文章写得很好,读着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种来自历史的底蕴,让这份记忆传承下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感觉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学校里遇到的那些老师们。他们虽然不一定像文中描述那样精彩,但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感谢他们的付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栀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自己曾经的初中老师,他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却也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的东西。尽管那时我们跟他相处不太愉快,但我明白他的用意纯粹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小时候上学真是不容易啊,现在的孩子们可不一样呀!读着这篇文章突然感觉那段曾经的生活好遥远,但也充满了一种简单而美好的回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人的荒凉

每个时代的教育环境都不一样。我觉得现在我们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学习技能和社交能力。当然,学好知识仍然非常重要,只是教学方法可能会更加多样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娘子汉

文章里描述的甘老师让人印象深刻,他用热情和真挚打动了学生。这种师生情谊是永恒的,应该得到更多人的珍惜和肯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栀

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不仅传授知识,还能启迪智慧、引领成长。像文中描述的那种老师确实不多见,但他们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榜样,激励着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五十后啊? 我爸爸也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他经常跟我讲小时候上学的故事,那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这个故事真是太感人啦!想起我的初中老师,虽然他不像是甘老师那么有激情,但他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依然深深铭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这样的老师我遇见过啊!他总是会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来讲解知识点,让我们听得开心地,还能够记住。不过有时候他的课堂比较传统,缺乏互动性,我希望现在的教育能更加灵活有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我觉得文章写的很好,很多 detalhes都触动到了我的记忆。 让人感受到当年学校和老师对我们带给的温暖与影响! 真希望现在也能有一批像甘老师一样充满热情、 dedication 的老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眉黛如画

故事写得挺好的,但我个人觉得现在教育方式的发展已经比较多元化了,并不是所有好老师都必然需要像文中那样激情满怀。我觉得不同的时代,优秀的教师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我读着这篇文章时,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校园生活里,感受到那种纯真的友谊和师生情谊,让人非常怀念! 也许现在的孩子们缺少了以前的那种经历,但我们还是应该保留这份珍贵的记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tiku/6255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