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解析

东西城“无学区”、海淀“无学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东西城“无学区”、海淀“无学区”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海淀区果然“不负众望”,再次夺得北京市“中考桂冠”。

但说实话,海淀的“中考成绩”好得离谱:总分655分以上的考生居然有517人,650分以上的考生有近1900人。

这样的成绩显然“秒杀”了北京其他区:连第二名的“朝阳区”与海淀的差距都很大,东西城区“连海淀的尾灯都看不到”。

或许很多家长看到“这张成绩单”,都希望明天能送孩子去海淀。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太可悲了。

原因很简单。北京的中考成绩并不能说明各区的教育“质量”。甚至可以说,中考成绩越好,这样的地区“内卷化就越严重”。

北京的中考制度有两个要点:

首先,北京中考招生“基本锁定区区”:各区高中只能招收本区初中生,基本不能招收跨区学生。

由此可见,决定孩子能否上好高中的关键是“在区里的排名”而不是“总分”。

就算你考了650分以上,但排在“海淀前1900名”,估计你的孩子离“牛高中”还很远。

其次,北京中考实行“一卷一区分级”。尽管北京所有初中生都参加“一张试卷”,但评分标准“各区不同”。

部分地区“评分标准严格”,因此高分比例较低。部分学区高分学生“频放”现象不少。

比如,在“某城区”,近年来,中考成绩一直很好。主要原因是“评分严重松懈”,高分学生数量非常多。

但有什么用呢?

只要“中考锁区”、“各区阅卷”的原则不放松,中考成绩依然不能说明什么。在区里的排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

事实上,2022年北京的中考难度会比较大。

原因是,2022年北京中考考生人数突然增加了2万多人,从2021年的7.7万人增加到10.1万人,增加了约2.4万人。

但“普高”申请人数从2021年的6.1万人增加到7.4万人,仅增加了1.3万人。

这意味着北京的“普及率”将从2021年的79%下降到2022年的73%,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近4000名新初中生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招收。失去了“普高”的机会。

当然,北京的“普及率”已经超过70%,仍然是全国最高的,但竞争的激烈程度确实明显加剧。

原因在于,近年来北京“初中生”数量突飞猛进,规模迅速扩大。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初三在校生仅有9.2万人,2022年则增至11.4万人,导致北京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2023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2.2万人,较2021年激增约1万人。

毫无疑问,北京“中考”学生数量正在快速扩张,而且这种扩张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因为北京户籍人口“出生率”要到2017年才会达到拐点。

也就是说,2030年之前的北京中考,竞争程度只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北京要想维持“70%”的普及率,就必须大规模扩大“高中生”招生,建设大量高中,让更多初中生入学。

如果从2022年各区考生增幅来看,毫无疑问“海淀区”是最残酷的区。

2020年和2021年是海淀“中考竞争水平”最低的两年:2020年海淀的普考录取率为78%,2021年突然跃升至91%。

背后的原因是:海淀中学扩招,从2020年的1.2万人增至1.5万人,增加了3000余名学生。

不过,2020年、2021年海淀中考考生人数基本保持在1.6万人不变。

但2022 年不同。

因为2022年海淀参加中考的人数接近2.2万人,比2021年猛增了近6000人,这个规模太大了。

如果高中招生人数为1.5万人,2022年海淀的普及率将下降至68%,创造海淀近三年来最残酷的“普及率”。

即使今年海淀的普招学校扩招至1.6万人,海淀的普招率仍将在70%左右,与往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

也就是说,海淀近30%的初中生可能“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这意味着6000多名学生。

而由于海淀的教育资源“高度不平衡”,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分数差距”很大,预计海淀大量“薄弱初中”的“淘汰率”将非常高。

因此,基于这一趋势,我们认为海淀中考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总体录取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在此背景下,海淀的“学生身份”优势已大打折扣。

所以想要在海淀上学,一定要上“名校”,追求教育资源的终极占有,上“酷学区”,“积极参与内卷化”。

在海淀,你不考验别人,别人就会考验你。每年都有两万多人争夺中考,各大名校、渣校都在不断追求终极内测。

显然,海淀的学籍优势正在消失,但海淀最强的部分仍然是“学区资源”,即最强的部分是海淀的本质。

因此,想要在海淀买房、上学,就必须有“强学区”,否则就会在“极度内卷化”的海淀被淘汰。

一般学区,在海淀,是最容易被牺牲、不由自主卷入的人群。

这和东西城完全不同。东西城近年来一直追求“教育平衡”。它不再追求“高分”,只寻求教育之间的平衡。

因此,在东西城,“坏学校”和“好学校”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在海淀则恰恰相反,“坏学校”可能就是用来卷入和淘汰的。

综上,我们认为东西城“无学区房”,海淀“无学区房”。

用户评论

颓废人士

我理解“无学区”和“无学籍”的含义,其实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很多地方确实被优质学校影响过大,造成房价飙升、教育焦虑沉重的问题。希望能更多地区学习东西城这种模式,促进教育更加均衡发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肆丶小侽人

东西城没有学区的政策让我觉得很新奇!以前总看到家长为了孩子上好学校挤破脑袋,现在看来终于有一些新的变数了。不过,能不能真正改善教育公平还需要观察啊!海淀“无学籍”呢?这块地方也是教育竞争非常激烈的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心锁爱

东西城“无学区”听起来不错,至少打破了原来一亩三分地争抢孩子的局面。但是,会不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呢?优秀老师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代表着只有特定区域,希望能看到更多实际的效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这个政策对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用为了孩子上学跑到市郊地区,买一套几百万的房子也不必了!不过我还是担心质量会不会下降,毕竟教育竞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东西城和海淀这种改革方向倒是个不错的尝试,看看效果怎么样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无学区”和“无学籍”,听起来好自由啊!但是现实问题往往很复杂,我觉得这个政策很难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每个孩子的出生环境、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教育质量始终应该要注重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这篇文章提到的“东西城、海淀无学区”和“无学籍”现象,我觉得是一种趋势,未来教育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依靠学校的牌子。希望这种改革能够真正落实到细部管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东西城 “无学区” 的政策虽然听起来很好, 但是很多家长仍然会选择一些“名校”, 毕竟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规划也很重要。 需要更加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更加精准的教育政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现在很多城市都是“房价高、教育资源少”的问题,东西城这种模式很有可能会成为新的教育趋势。 希望更多地区能够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久爱不厌

我个人认为"无学区"和“无学籍”是值得鼓励的,这更像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我希望这些政策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让孩子们的未来不再被地域限制!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東西城和海淀这种改革措施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效果还需要时间观察。 我比较担心的是教育资源是否能够均衡地分配到每一个地区, 避免形成新的“优质区”和“劣质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东西城 “无学区”这政策,对家长来说减轻了负担,不再为了抢名额而奔波, 但我觉得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会受影响。毕竟“无学区”意味着招生机制改变,需要更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教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我认为教育资源应该更加公平,东西城和海淀这种新模式很有潜力, 但是需要重视实际效果的检验。 比如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应对不同学生需求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对“无学区”和“无学籍”政策挺好奇的态度就是想看看它真正能给教育体系带来什么改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东西城、海淀无需择校" 看起来很有潜力,但能否最终实现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就需要时间和实践去验证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无学区"、“无学籍” 听起来很新颖,但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带来新的问题?希望这种改革能够真正造福孩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東西城“無學區”政策讓我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勢,也更加期待更多城市能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tiku/732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