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 2023年哪些省份将增设文理结合考试?旧有的高考综合科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么处理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重的! 2023年哪些省份将增设文理结合考试?旧有的高考综合科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么处理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部分执行省级教学内容及考试命题依据的通知
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2020年秋季学期,有6个省(区)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西藏仅使用三科统一教材),但尚未进入高考综合改革。针对六省(区)高中教学内容与高考题衔接问题,教育部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研究。现将有关事项解释如下。
1.关于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云南5省普通高中教学和高考问题。五省将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教材,相关学生将于2023年开始参加高考。因此,从2020年级开始,各科目教学和高考相关年级的试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4(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基准。数学高考不区分文理科。
二、关于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三科”教学及高考命题。西藏将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实施语文、思想政治、历史三科统一编写教材,相关学生将于2023年开始参加高考。因此,从2020年级起至新课程、西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教材,语文科目和相关年级高考题教学将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基础;思想政治教学、历史教学、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政历史题均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其他高考学科命题仍依据2003年版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西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教材后,将参照上述五省份的指示执行。请你们省(区)将有关指示传达给各普通高中,指导高中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与考试有效衔接。
通知
各位高中老师大家好!
我刚刚收到最新消息。 2023年安徽省高考试题内容及格式如下:
1、考试内容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教材(必修和选修必修)。
2、语文、数学、英语接入《新高考》试卷:语文(“话语与实用类”并入“信息类”,文学类有双文本阅读,文言文有短文)答题)、数学(选择题为“8+4”,无选题)、英语(一篇短文+一篇阅读及后续写作)、日语(采用老高考题型)。
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新教材(必修和选修必修科目),考试形式(与旧高考样式匹配,但没有选修题)。
请广大高中教师今后在审核过程中严格遵守上述内容。
高年级组2022 年10 月31 日
各位领导大家好:
关于【新教材/旧高考】
2023年高考试卷怎么写
图片内容请参考:
信息仅供参考
请您提前做好准备
时刻关注官方公告
及时调整
山西理论上也会经历同样的变化
…………………………………………
ps:江西和河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不会这样改变。但了解一下情况总没有坏处。
以下是各科目的具体变化及应对策略,一定要保存!
中国人
单位变更
旧语文教材主要按体裁来组织单元。以前,必修第一册的第一单元是诗歌,该单元的所有文章都是现代诗。新教材采用两行组成,一行是人文主题,另一行是任务小组学习。各单元选文体裁多样,多篇成课,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整理、比较进行深入学习。
新内容
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阅读全书,体现了对深度阅读的重视,引导考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前不要求背的课文,新课本里要求背,比如《论郭琴》;高考补习班必读的书有两本:《乡土中国》、《红楼梦》;选修必修课1 经典文学名著节选阅读【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2023年高考背诵章
共有10个省份:江苏、辽宁、山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北、广东、福建、重庆。
范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诵60篇文章,其中文言必读文章10篇,文言自选必读文章10篇,诗词歌曲40首。
具体题目如下(2023年广东高考共60题):
10门必修课
1.《论语》第12章
2.《劝学》 ( 《荀子》 )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师说》(韩宇)
6.《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迅)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
10.《项脊轩志》(桂有光)
10门选修课
1.《曾熙然让宫熙华坐于子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报任安书》(司马迁)
3.《过秦论》(一)贾毅
4.《礼运》 ( 《礼记》 )
5.《陈情表》(李米)
6.《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谦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
40首诗和歌曲
1.京女《诗经》
2、没穿衣服《诗经》
3.大佬《诗经》
4.《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 )
5.《短歌行》(曹操)
6.《归园田居(其一)》 陶谦
7.《拟行路难·其四》(包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伟)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应)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石头城》(刘禹锡)
19.《李凭箜篌引》(李赫)
20.《菩萨蛮》(温庭云)
21.《锦瑟》(李商隐)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宇)
23.《望海潮》(刘勇)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管)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0.《声声慢》(李清照)
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效祥)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8.《扬州慢·淮左名都》(蒋奎)
39.《长亭送别》(王师傅)
40.《朝天子·咏喇叭》(王攀)
中国人的生活
新教材更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设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性活动,更加注重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应对策略
1、学习过程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书阅读”单元,适应新的独立单元。
2.注重汉语的实际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应对高考语文命题转变。
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你不能通过回答问题来提高你的汉语水平。要加强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论证、推理、批判、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实践课程,在实践中提高汉语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数学
选修课不涵盖高考内容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人教A版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四大主线,贯穿必修课和选修必修课。
此外,选修课不纳入高考,也不分文科和理科,为学生培养数学兴趣提供了选择。
部分内容被删除
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使整体结构和内容更加合理。例如,新教材删除了算法的初步内容,以及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和概率中的几何概念。此外,还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例如,数学归纳法不再是高考的必修课。
当然,新数学教材中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概率统计中增加了有限样本空间和百分位数,增加了复数的三角表达式等。
新教材面向数学核心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教材通常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来自现实生活的案例。
单位变更
1.第一门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与改革前的内容和顺序基本相同。第一门必修课结合了必修课一、四的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原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第五不等式。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将原本选修课中的命题和常用逻辑术语内容合并到第一卷的内容中。
2、第二必修课内容还整合了原人教A版必修课四的矢量部分、必修课二的初步立体几何、必修课三的统计与概率部分。还增加了原本在选修课中出现的复数部分。从新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原来的三视图和程序框图部分已经被完全删除。现在我们只向大家介绍直观图的概念。
3.在选修必修课第一卷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新教材的作者整合了坐标系和解析几何相关的内容,而且这一卷的难度和重点都是计算,比较多比必修内容难。上升。
4、第二必修课内容比较少,只有两章。相应的内容涉及数列和导数的知识。这个改革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将原必修课5的序列部分直接划为选修模块,并与选修模块合并。衍生品合并为一卷。原始选修课的数学归纳证明也被纳入序列模块中。
5、最后选修卷的主要内容是计数原理和概率,还有一小部分是线性回归方程。事实上,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数据。之前提倡的数学建模也是有选择性的。它出现在必修课第三卷中,表明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应对策略
1、提高学生课堂听讲效率,尽量理解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及时解决问题。
2.教会学生掌握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复习完每一章的内容后,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梳理知识和方法,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不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问题。
英语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要求
旧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上,而新教材则遵循新版课程标准。除了语言能力外,对学科核心能力的要求还强调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一方面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新成就;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单位变更
新教材的词汇要求没有明显变化。但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修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
同时,新教材提供了初中和高中的过渡单元,复习基本句型、拼音规则、语法知识等,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一些新的部分,如主题页、音频部分、视频部分、扩展阅读等。
应对策略
1、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加强文本解读能力。过去的教学非常注重词汇和语法。未来需要从文本层面理解词汇和语法的使用。它将不再注重机械地记忆词汇和解释语法,而是基于文本分析来学习词汇和语法。结合上下文运用,做好主题意义的探究。
2、教师除了学好课本外,还应引导或带领学生多做课外阅读。你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包括文学名著的原著或缩写,进一步提高你的人文素质。
物理
内容变更
新教材包括3本必修书和3本选修书。老教材《磁场》 《电磁感应》 《电磁波》三章的部分内容已压缩到新教材《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中。其他光学、热学等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新教材的内容安排也进行了调整,以进一步降低物理教材的难度,让高中新生能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喜欢:
(1)必修课一:共点力平衡第三章增加第五节;
(2)必修课2将原来的曲线运动一章分为抛射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章;
(3)必修课3将原静电场章节分为静电场及其应用和静电场中的能量两章;
(4)必修课3将原来的恒流章节分为电路及其应用和电能守恒两章;
(5) 3个必修实验:测量导体电阻率单独列出;
(6) 在选修课2中,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被列为单独的部分。
添加一些列
新教科书增设“科学方法”栏目。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中介绍了控制变量、演绎推理、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考。新教材还十分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专门设置了“实验探究”和“课题研究”栏目。
新教材多处体现“灵活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它们还为有学习空间的学生提供了“扩展学习”专栏。
新教材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教材在每个部分的开头提出了一个尽可能具体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应对策略
1、指导学生复习时,除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写作意图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在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参考教材中提供的计划,进行灵活调整。
2、引导辅导学生学好物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涉及实验及实验相关习题142个。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目标。在辅导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要特别注重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设计与演示、实验数据测量与处理等。
化学
内容变更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化学教材降低了部分内容的难度,增加了一些新知识,并优化了编排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
新版教材分为化学第一卷、第二卷以及三卷选修必修卷。新高考实施后,学生只要选择化学,就必须学习有机化学和材料结构。由于考试范围的增加,这部分内容也将被删除和调整,整体难度将会降低。此外,新教材还优化了编排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
一、新旧教材对比: 必修课1:
(1)老版教材第一章直接学习化学计量等纯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强,理解难度大。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修改后,穿插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研究。了解了钠和铝之后,就变得更加实用了。有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和应用,就更好理解了。
(2)预先放置物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审视物质的性质,更容易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转变。
(3)实验安全等常识性知识由第一章第一节转移至附录,但内容更具实用价值,删除了纯理论知识,增加了与生活相关的内容。
2、新旧教材必修课的两个变化:
增加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章节数量,并增加了大量与化学史或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记忆相应的现象。实验,也让化学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具有应用价值。
实验教学内容增加
新课标的每个专题都明确了“学生必须做的实验”和“教学提示”,并具体规定了学生必须做的实验,包括物质浓度的配置、含硫物质不同价态的转换等。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打基础、建立系统的高中化学知识、培养素养大有裨益。因此,新教材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应对策略
(一)明确高考评分原则
1化学术语“标准化”评分原则
特殊化学名词如有错别字(甚至白字),将按标准扣分。不平衡、条件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不得分(包括反应物或产物的系数不是最小公倍数或分数等,将被视为不规则,不得分) 。 “”、“”、“”、“”、“===”、反应条件等应正确使用。
2.“易于识别、明确纠正”原则
任何不能清楚地区分的内容都被评分为“0”。回答问题时,字迹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非常清晰。它不应该太草率和难以阅读。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修改答案时,修改的不够坚定和清晰。比如从A变为B,从B变为D时,中间的变化不清晰,难以识别;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阅卷老师猜。另外,有的同学在开始答题时不确定,就用铅笔答题,最后没有用0.5毫米的黑笔圈出问题。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导致丢分。
3.“不越界”原则
当答案位置错误或答案超出答卷上标注的限制时,由于考试内容过多,阅卷时需要裁剪、扫描试卷,导致答案内容缺失,失分。答卷上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提示,不允许越线。
4.“非黑即白”原则
就是答题卡上写的都有,没写的就没有。只有对答卷上白纸黑字表达的内容和信息进行识别,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评分。
5、“看到缺点就给分”原则
为了便于多个连续答案之间的运算,通常采用“独立运算、互不涉及”的原则,即前一个答案正确与否不会影响后一个答案的得分;同样,如果前一个答案正确,后一个答案不正确,则、 并按照步骤奖励积分。
6 “严格按要求评分”的原则
填空并写下所要求的任何内容。与问题不符的答案将记为“0”。
(二)问题标准答案
1如果不按照要求答题,即使能做也不会得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在写之前,你应该清楚地阅读要求,例如:
(1) 需要填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 需填写“元件名称”、“符号”、“代号”、“序号”等。
(3)需填写“大于”或“增加”或“增加”等。
(4)需填写“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简单结构式”、“最简单式”或“电子式”。
(5)是否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或“原子结构示意图”。
(6) 需填写“a”、“b”、“c”、“d”或“A”、“B”、“C”、“D”。
2.考生乱写、写错化学符号、写化学术语不规范。
(1)化学名词中的错别字
例如:“催化剂”写为“催化剂”,“容量瓶”写为“溶解瓶”,“酯化反应”写为“脂化反应”,“坩埚”写为“夹锅”,“饱和度”写作“饱和”“组合”等。
(二)元素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物理量符号书写不规范。例如:“KMnO4”写为“KmnO4”,写出硫化氢的电子式,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写出次氯酸的电子式,写出速率单位mol/L·等人。
(3)方程的书写必须符合要求,不能“答错题”,如:“化学方程”、“离子方程”、“电极反应方程”、“电解方程”、“水解方程”、“电离方程”方程”、“热化学方程”。
如果没有余额,则不会获得积分。
非最小公倍数不得分(电极反应式和热化学方程除外)。
“”、“”、“”、“-”、“”、“电解”、“催化剂”、“高温”、“高压”等应正确使用,否则扣分将会被扣除。
(4)有机化学试题答题标准
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按教材要求书写。注意官能团原子如何连接。
有机物的中文名称和化学式不能混淆,有机物的命名必须规范。
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化式等不能混淆,氢不要过多或过少。
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有机化合物一般应写成结构简化式或结构式,不使用等号,而使用“-”。应清楚地注明有机反应条件。
聚合物的简化结构式必须按照教材要求书写。
3.计算题答题规则
(1)用字母来表达。如果有分数,无论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比如(a+b)/c,那么“a+b”就必须写在括号里为(a+b ),否则会出现歧义。
(2)单元:部分考生在期末成绩中未填写单元的,必须扣分。如果单位不规范,也会被扣分。
(3)计算公式。现在考试中复杂的计算越来越少了,近几年几乎没有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问题不是以填空形式出现,则在回答问题时必须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如果只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公式,则得分为0分。而且,计算公式不能只写为通用公式,必须与试题的具体情况相关。如果只有一般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没有联系,则不予评分。
(4) 计算结果以数字表示。
按正常步骤计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要合理,都会给满分。如果不合理,则给0分。
4.实验题答题规范
实验题中语言表达较多,需要规范的地方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总的原则是使用教科书中标准化的专业术语。
(一)专业术语
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加热、煮沸等常用仪器和操作都是很多学生随意写的,专业用语也都是日常用语和口语用语。
(2)准确度
例如,在制备Fe(OH)2问题的答案中,为了防止Fe(OH)2被溶液中溶解的O2氧化,必须提前加热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O2。但有的学生却写出了“蒸馏”、“蒸发”、“压力”、“高温”、“高压”、“高压锅加热”等不规则甚至杜撰的语言。评分规则是,写出这些不规则文字的人将得0分。
(3)关键词
例如,在氨气溶解在水中的“喷泉实验”中,装有氨气的圆底烧瓶通过装有止水夹的乳胶管与水相连。如果止水夹没有打开,气路就不会通畅,如果止水夹不通畅,则无法进行实验。然而,很多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在不打开止水夹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尽管以下描述清楚且符合逻辑,但由于实验无法进行且后续实验无法实现,因此结果仍被设置为0分。
(4)检查气体纯度
对于测试气体,特别是H2等易燃气体的纯度,很多考生并没有采用“先将气体收集在干燥的试管中,然后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的爆裂声”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判断,而是直接在燃气出口处着火,有多危险!这种情况肯定会被扣0分。
(三)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1、实验操作标准化语言表达
1测定溶液的pH 值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将玻璃棒浸入少量待测液体中,指向pH试纸。试纸变色后,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
答案模板
答案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浸被测液体、标准色卡、对照。
四步:取出并放置试纸浸入待测液体滴下试纸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
可以概括为“取、沾、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这样的题就不会丢分。
2.沉淀洗涤
(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附着在沉淀表面或截留在沉淀内的可溶性离子。 2.沉淀洗涤
(2)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淹没沉淀物。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如果沉淀物没有被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沉淀物的质量会很高。如果沉淀物洗涤次数过多,则部分沉淀物会溶解,其质量会降低。
(4)如何判断沉淀剂是否超标
答案模板
(1)加入沉淀剂:静置,继续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少量沉淀剂。如果没有出现沉淀,则证明沉淀剂已经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清液于另一干净试管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反应产生沉淀的试剂。如果出现沉淀,则证明沉淀剂投加过量。注:如果需要称量沉淀物的质量并进行相关定量计算,只能使用方法(1)。
(5)判断沉淀物是否被冲走的操作
答案模板
取最后的洗涤液并滴加.(试剂)。如果没有……现象,证明沉淀物已经被洗掉了。
3、容量瓶检漏操作
答案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木塞塞住瓶子。用食指握住软木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瓶直立,将塞子旋转180,塞紧,然后倒立。如果没有水漏出,则容量瓶漏水。
4、检查滴定管是否泄漏的操作
答案模板
酸性滴定管:关闭活塞,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固定在铁架上,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若2分钟内不漏水,则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碱性滴定管: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固定在铁架上,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果2分钟内没有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观察滴定管是否再次漏水。
5、滴定管操作捕捉气泡
答案模板
酸性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约30,左手迅速打开活塞,将溶液冲出,使溶液充满尖端。
碱性滴定管:弯曲软管,使玻璃尖向上倾斜,用两手指握住软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头流出,赶出气泡。
6装置气密性检查
答案模板
形成封闭系统——次操作(温和加热、捂手、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密封)法—— 关键词:密封(用止水夹封闭右风道,向漏斗内加水),液差(在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水停止注水后色谱柱不发生变化)。
整个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为了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稍微加热装置内的加热容器,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整个装置也可以适当划分,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及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摇匀,静置分层。
将小烧杯置于漏斗下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开口倒出。
8火焰颜色测试操作
首先将铂丝浸入盐酸中,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燃烧。重复几次,直到颜色与原来的火焰相同。
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观察火焰颜色。如果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如果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表明溶液中含有钾。
9.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将饱和FeCl3 溶液逐滴添加到煮沸的蒸馏水中。当液体变成红棕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解决方案
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的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气体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浑浊 (4)生成(产生)……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一本线高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benxian.com/ziliao/73084.html
用户评论
卧槽,终于等到这个新闻了!我担心明年会比我还更紧张哈哈哈。哪个省份有文理分科的考试啊,我也想去了解一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太简略了,能不能具体讲讲哪些省新增了文理合卷?还有旧高考理综怎么变,这都是我的疑问点!希望作者能更新详细的解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理分科考试还是蛮难选的,毕竟文和理都学习挺好呀,但是如果必须选择的话,我估计还是会选择文科。总觉得语文、历史更适合我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即将考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之前还以为老高考体系不会改变呢。新考试形式和旧高考理综的变革,让我的心理压力瞬间满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文理分科考试更有意义,能根据学生的优势方向选择学习专业,更合理更公平。希望更多省份都能跟上这个趋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理合卷考试是对学生的一种限制吧,我本来就打算在高考之后报考理科的本科专业,现在还要考虑文理分科考试的要求,是不是太麻烦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新高考体系的研究很感兴趣,尤其是如何应对变化的需求。希望文章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调整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感觉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没做好心理准备。不知道文理合卷考试有哪些新的考察方向,需要提前了解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次重磅消息确实是一个挑战。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应对变化,就能战胜困难!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高考理综怎么变?新考试形式会不会更难考一些?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答啊!希望作者能详细解读一下各个省份的新高考改革计划。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科和理科的发展各有其优势,文理合卷考试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进步。但是对学生选择的引导和学术研究体系的建设也不能忽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理分科考试会增加学生的选择难度,很多学生可能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更适合文科还是理科。希望能有更多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新高考文理合卷考试比较好奇,不知道会考察哪些内容?会对未来的高等教育招生策略造成什么影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有点像个噩梦!我本来就压力很大,现在还要面对新的考试形式,该怎么办才好?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理合卷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机遇,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并选择适合的专业发展方向。希望这个改革方案能真正实现公平合理、因材施教的目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没说清楚哪些省份新增了文理合卷考试,我也想知道具体信息。这个改革政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需要更加详细的解读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